“春捂”到底该“捂”哪儿?这几点很关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9:39:00    

春天来了,气温忽高忽低,街上有人穿羽绒服,有人穿短袖,乱穿衣的现象随处可见,你是不是正在为如何穿衣而发愁?民间有句老话:“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春季的“倒春寒”可不是闹着玩的,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春天人体阳气开始向外升发,毛孔逐渐张开,而倒春寒时寒邪为盛,寒主收引,有寒冷、凝结的特点,易损伤人的阳气,轻则让人体表受寒、肠胃受寒,重则让人的血液流动变慢,甚至凝滞,脉道僵化!这段时间,不少人为了追求时尚,过早过快地脱掉厚衣服,结果导致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频发。因此,正确“春捂”显得尤为重要。


1


如何正确“春捂”?


那么,如何正确“春捂”呢?要注意以下4点。


(1)春捂要适时:“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不要过早过快地脱掉厚衣服,适当多捂一段时间,以适应季节变化。可以遵循“815”原则:如果昼夜温差超过8℃,建议继续保持“春捂”状态;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持续一周左右时,可考虑减少衣物。


(2)春捂有要点:春天是风的主场。《黄帝内经》记载:“风为百病之长”,风会和寒、湿等邪气相结合,入侵人体。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颈部、腰腹部、背部、膝和足。


头部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风从颈后入,风寒之邪易侵袭人体的头颈部。出门戴帽子、围巾,保护好头颈部。


腰腹部是人体元气所在,着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女性更应注意腹部及下半身保暖,避免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发生。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多捂膝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寒从脚起”,足为阴脉所聚,阴所常盛,且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容易遭到风寒侵袭。经常搓脚、泡脚可增强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3)春捂需适度:春捂并非衣物越多越厚越好,以身体感觉温暖舒适,不出汗或微微出汗为宜。穿衣要遵循“上薄下厚”,而随着气温回升,减衣应循序渐进,先减上衣,后减下装;先减外套,再减内层衣物。


(4)春捂应有别:体质虚弱年轻人、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久病者及儿童抗寒能力差,春捂时间应更长、更注意保暖;青壮年中体质偏燥热、阴虚或湿热者不一定适合春捂,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缩短春捂时间。


2


温热饮食“捂”养脾胃



除了正确“春捂”外,药师还建议大家在饮食上要注意温热饮食。春季升发,是肝旺之际,饮食宜少食酸多食甘,增加绿色蔬菜摄入,适当食用辛香食物,以使肝气顺达,气血通畅。同时,这段时间还要特别注意兼顾祛湿健脾。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脾胃健壮利于肝气疏泄。“倒春寒”,脾胃最易受伤!健脾养胃,饮食也要“捂”。



推荐食材:


  • 健脾养胃:山药、莲子、芡实、薏米、红枣、小米、南瓜、胡萝卜等。

  • 温中散寒:生姜、葱、蒜、桂皮、花椒、羊肉、牛肉、鸡肉等。

  • 生姜红枣茶:生姜驱寒暖胃,红枣补气养血,两者搭配,驱寒暖胃效果更佳。

  • 山药小米粥:山药健脾养胃,小米补虚损,两者搭配,健脾养胃,老少皆宜。


  • 萝卜炖牛腩:萝卜消食化积,牛腩温补脾胃,两者搭配,滋补又美味。



3


运动与情绪双管齐下



同时,适当运动也是抵御“倒春寒”的好方法,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节奏较为舒缓的运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之间,以微微出汗、身体发热但不感到疲劳为宜。




春季肝气旺盛,稳定的情绪可让气机运行顺畅,肝脏疏泄功能得以发挥,避免肝上火。充足的睡眠是情绪稳定的基础,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做到早睡早起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睡前泡泡脚驱寒助眠。此外,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加强社交、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调整情绪状态。


来源:新华网


美编:吕汶珊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相关文章
  •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健康和寿命起到了主要作用,大概占60%。剩下的是遗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及气候的影响。可见,要想健康长寿,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平时做到:晨起三不要、饭后三不急、睡前三不宜。01晨起三不要1.不要着急起床早晨醒后不要马上起床。尤其老年人的椎间盘较松弛,突然
  • IT之家 8 月 13 日消息,乐道汽车今天通过官方 App 宣布,尽管此前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生产准备并尽力协调供应链、制造和物流伙伴,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提产,但目前部分订单交车时间仍会比预期稍长。因此,官方推出“L90 等车积分”。根据介绍,若因为乐道方面原因,用户未能在锁单后 4 周(IT之家
  • 立秋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这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我们身体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的时刻。掌握立秋的养生之道,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疾病。  饮食调养 少辛多酸 润燥护脾  1.少辛增酸护肺气:生姜、葱蒜等辛味发散之物宜减,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葡萄等可收敛肺气,
  • 今年暑期,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宣布调整开放时间,错峰延时开放成为一大亮点。如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的措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将择期向公众提供延时开放服务……在错峰延时开放的基础上,各馆暑期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观众在参观中收获更多知
  • 先暴热再暴雨的“下开水”天,即将登场!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广东人最熟悉的“蒸煮”大热体验卡,很快就要到来。气象部门预计,今年7月广东将迎1-2个热带气旋,广州或现41摄氏度高温天气。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健华教授提醒此时养生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