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养生!立秋"收"字诀:养肺阴、敛阳气、解秋郁、健脾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9:37:00    

立秋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这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我们身体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的时刻。掌握立秋的养生之道,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疾病。

  饮食调养 少辛多酸 润燥护脾

  1.少辛增酸护肺气:生姜、葱蒜等辛味发散之物宜减,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葡萄等可收敛肺气,减轻秋燥伤肺。

  2.滋阴润燥防干渴:梨、莲藕、百合、银耳、蜂蜜等皆可生津润肺,缓解口干咽燥、皮肤干燥。

  3.健脾祛湿调脾胃:暑湿未退,饮食宜清淡,山药、薏米、莲子、芡实等健脾利湿之品尤佳,少食生冷油腻,避免损伤脾阳。

  起居运动 早卧早起 适度平缓

  1.早卧早起敛阳气:《黄帝内经》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收敛之势,保障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

  2.“秋冻”有度慎添衣:“春捂秋冻”意在增强耐寒能力,但早晚温差大,体弱及老人儿童需及时添衣,尤其护好颈背、肚腹、双脚,避免风寒入侵。

  3.运动宜缓忌大汗: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缓和运动,微汗即可,避免剧烈运动致阳气外泄、津液耗伤。

  情志养生 安宁神志 疏解悲秋

  1.保持心境平和:遵循《内经》“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之训,遇事从容,减少焦虑烦躁。

  2.主动排解郁气:多与亲友交流,参与喜爱的活动。登高远眺、赏秋景亦有助于开阔心胸。

  防病要点 防燥护肺 保暖避寒

  1.预防呼吸道疾病:秋燥易伤肺,诱发干咳、咽痛、鼻干等不适症状。注意补充水分,室内可适度使用加湿器。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通风换气。

  2.养护脾胃防腹泻:夏秋之交湿气仍重,生冷食物易致腹痛泄泻。食物务必新鲜洁净,避免暴饮暴食。

  3.“秋冻”不适及时止:若感寒冷不适,尤其是关节疼痛者,应立即添衣保暖,不可强忍。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邢璐霞

相关文章
  • 立秋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这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我们身体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的时刻。掌握立秋的养生之道,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疾病。  饮食调养 少辛多酸 润燥护脾  1.少辛增酸护肺气:生姜、葱蒜等辛味发散之物宜减,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葡萄等可收敛肺气,
  • 先暴热再暴雨的“下开水”天,即将登场!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广东人最熟悉的“蒸煮”大热体验卡,很快就要到来。气象部门预计,今年7月广东将迎1-2个热带气旋,广州或现41摄氏度高温天气。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刘健华教授提醒此时养生要点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对奶茶、炸鸡、麻辣烫等高油高脂食物情有独钟,与此同时,很多人也无暇顾及日常运动和锻炼。对此,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宋吉涛提醒说,体内过量的脂肪会让身体发生一系列糟糕的生理变化,其中首先受到波及的,便是肩负营养摄取
  • 你爱吃腐竹吗?尤其是涮火锅、凉拌菜、麻辣烫里腐竹吸饱了浓郁的汤汁柔软又入味每一口都是享受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种看似清淡的豆制品热量其实比猪大肠还要高哦!干腐竹的热量,难以想象!咱们先来看看《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上的一组数据:干腐竹,每100克热量为461千卡,脂肪含量为21.7克;猪大肠,每100
  • 【来源:新华网】夜幕降临,城市渐渐沉睡,而你却依然清醒?一项研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不仅让人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风险。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我国48.5%的成年人正在经历睡眠困扰,且困扰率随年龄增长逐渐攀升。其中,睡不着、起夜多、容易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