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南阳老行当丨“风筝王”闫永俊——专注扎鸢四十载 放飞非遗传承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5:42:00    

闫永俊(左)手绘龙头风筝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放飞风筝的好时节。放风筝作为市民春季户外活动的首选,不仅增添了生活乐趣,更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栩栩如生的龙头,熠熠生辉的龙鳞……传统风筝市级非遗传承人闫永俊带着龙头风筝一出现在白河沙滩,便引来众人惊艳的目光。有别于工业流水线批量制作的风筝,闫永俊的手工风筝不仅是一件件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更是对这个老行当的传承与坚守。


40多年匠心钻研 是热爱更是担当

3月12日,记者走进闫永俊的工作室,就如踏入了风筝的艺术殿堂。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活灵活现的巨龙风筝、孔雀风筝,精描细绘的仙鹤风筝、沙燕儿风筝,还有蕴含南阳元素的南水北调水源地风筝、南阳四圣风筝、南阳月季风筝、地动仪风筝等,每一件都色彩鲜艳、形态逼真。这些风筝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40多年风筝生涯的见证。

提及做风筝的渊源,今年75岁的闫永俊眼中荡漾着温情。闫永俊说,他自幼爱好画画和制作手工,1983年他所在的单位为参加元宵节灯展制作了一批灯笼,看着扎灯笼剩下的竹篾,让他很自然地有了动手扎风筝的念头,随之就付诸行动。经过巧妙的构思,加上他灵巧的双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风筝做成了,并且大受欢迎。

40多年来,闫永俊不断研究、制作各类传统风筝,包括硬翅类、软翅类、板子类、立体类及各种串类风筝等。他制作的风筝,不仅造型漂亮,且放飞时平衡稳定、动静相宜。在各类风筝赛事中,他的作品屡获佳绩,先后夺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风筝赛事金牌。

如今,闫永俊每天依然在工作室里忙碌着,研究、制作新式风筝。制作风筝早已从当初的兴趣爱好,升华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一种情怀,一种对传统技艺传承的使命感。


龙头风筝自成体系 独具闫氏风格

40多年来,从自己琢磨到拜师学艺,闫永俊博采众长,以精湛的手艺和创新的思维,在风筝扎制技艺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龙头风筝作为极具代表性的风筝种类,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制作复杂,刻画精细。”闫永俊尤其擅长扎制“龙风筝”,自1987年制作出第一条龙头风筝,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他的龙头风筝自成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闫氏风格。

精细打磨材料

在“常规动作”之外,闫永俊还在龙头上动起了心思,他参考龙雕塑,扎出的龙头风筝别具一格。闫永俊说:“龙头风筝骨架扎制是风筝制作最关键的环节,往往耗时数月,需要用到200多根大小粗细不同的竹条。这些竹条经过烤、弯、绑、扎,形成龙头的基本骨架,再经过裁剪、裱糊、彩绘,扎好的龙头透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符合民间传说龙的形象。”

烤竹篾

从构思、选材、扎制、裁剪、裱糊、彩绘,到竹篾的切割、纸张的粘贴、细线的缠绕等,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闫永俊的技艺与经验。如何让制作的风筝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都饱含着他对风筝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扎制龙头风筝骨架

风筝在空中与气流进行激烈的“较量”,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线轴缠绕、骨架变形、布料磨损等问题层出不穷。闫永俊告诉记者:“每次放飞回来,我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看看哪里受伤了,然后小心翼翼地修补好。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下次放飞时继续展翅高飞。”


走进校园传授技艺 传承非遗文化

扎制风筝40多年,闫永俊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他认为,传统风筝主要是传承一种技艺,而这种技艺就体现在手工上面,“从手里出来的东西是有温度和生命力的,机器做的东西千篇一律,替代不了手工。”

随着年事已高,古稀之年的闫永俊眼见身边热衷于传统风筝的人越来越少,他十分担忧。于是,他主动走出去,到市第五完全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基地,传授传统风筝制作技艺,为小学生讲解风筝起源、演示制作、展示放飞,耐心地向学生们分享制作风筝的理论和心得。

“只有让更多的人喜欢和了解,将来才有可能传承下去。”闫永俊说,“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我就愿意教,只有玩风筝的人多了,这项传统非遗技艺才能长久传承下去。”

从风筝爱好者,到如今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闫永俊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风筝艺术的无限热爱。他不仅传承了传统风筝技艺,更是让这门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闫永俊用40多年的时间,书写着与风筝的不解之缘。每次外出参赛,他都不忘宣传南阳,让更多人了解南阳的历史与文化。在他的努力下,风筝不再仅仅是飞翔于蓝天的赏玩之物,更是承载着传统文化与匠心精神的艺术瑰宝。(全媒体记者 张飞 文/图)

相关文章
  • 昆明西山区春雨路的变压器厂弃用车间里,锈迹斑斑的机床旁搭着临时画架,余廷洋蘸着墨汁在废旧木板上涂抹。他的围裙上还沾着昭通腊肉的油星,手里的毛笔却在铁锈与木纹间勾勒奇异的线条。这个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厨子,如今在废墟里完成了又一次艺术破界。从锅铲到毛笔,从厨房到废墟,他的每一步转身,都在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边
  • 8月12日,以“北疆欢歌·绽放草原”为主题的2025鄂尔多斯暖城那达慕在鄂托克旗全民健身广场盛大开幕。副市长吉日木图出席活动。本次那达慕体育竞技项目包括传统体育竞赛项目速度马、走马、赛骆驼、蒙古式搏克、鄂尔多斯搏克、传统弓哈日靶、布鲁投准等,群众体育竞赛项目有团体项目门球、个人项目自行车邀请赛。本次
  • 盛夏时节,沿江而行,赣鄱大地传统与现代交融之风扑面而来。赣北,昌江之畔,“千年窑火”吸引八方客,景德镇陶瓷业“窑变”出文旅融合新时尚。赣中,赣江之岸,“草药香”邂逅“烟火气”,宜春樟树中医药文化夜市开拓消费新场景。赣南,章江之滨,“油改水”叠加“智能造”,赣州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不断扩大“朋友圈”。20
  • 7月20日,“汾水之滨跬步行——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张昊宇 摄7月20日,“汾水之滨跬步行——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开展。展览汇聚三晋书法家赵望进百余幅力作,勾勒出他八十余载的艺术生涯。捐赠仪式上,赵望进向山西博物院递交了捐赠作品清册,山西博物院院长王晓毅向赵望进
  • ▲河南久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高精密货架制造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有序作业。▲南阳三色鸽乳业10万级净化标准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灌装生产线正高效运转。▲南阳飞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河南省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抢抓有利时机,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南阳铭旺星辰金属制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