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谱丨以笔为剑 他多次创办报刊激发民众抗日救国决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09:05:00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记者、出版家和革命活动家。在他心中,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做刀。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势中,他不畏强权,创办报刊,以笔为剑,唤醒民众。今天的《抗日英雄谱》,让我们走进邹韬奋的抗日故事。

“我个人的安危早置之度外,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苦思焦虑,中夜彷徨,心所谓危,不敢不告,希望共同奋起,各尽所能,挽此危机,保卫祖国。”这是邹韬奋在病榻上写下的话。

邹韬奋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邹韬奋接手《生活》周刊任主编,由此进入到新闻战线。在他创新性的办刊理念下,《生活》周刊广受好评,曾创下当时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纪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邹韬奋深感国难之痛,调整了编辑方针,将《生活》周刊由综合性青年大众读物变为全国救亡运动的舆论阵地。

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 聂震宁:九一八事变爆发,《生活》周刊在全国的期刊中率先发声。韬奋先生连发了4篇“小言论”,强烈地呼吁要抗日、要救国、要共赴国难,当时真是使得人民群众热血沸腾,《生活》周刊的期发量立刻飙升到十五万五千份,成为抗日救国的旗帜性的期刊。

1933年,《生活》周刊以言论偏激的罪名被封禁。2年后,邹韬奋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全力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战”。不久后,《大众生活》又被封禁,邹韬奋毫不妥协,继续办刊,这次他干脆把“抗战”“全民抗战”直接当成新刊物的名字。尽管这些刊物陆续又都被当局查禁,但那些激昂的评论、真实的故事,在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们心里激起万丈波澜。

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 张霞:将士们的英勇奋战,包括受到敌机轰炸的一些惨状,包括学生运动激昂愤慨的实时状况,读者看到以后一下子情绪就会被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抗日将士的敬仰,包括对学生运动的积极支持。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韬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挥:韬奋先生的个人文风非常激昂,又浅显易懂,“拯救这个危亡的国家,自拔于奴隶的惨祸”,这样的表述就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使大众能够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清晰把握时代脉搏,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行动方向。

这座位于上海市重庆南路的三层小楼是邹韬奋1930年到1936年间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如今,室内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仍基本保留着当时的原貌。抗战期间,邹韬奋就在这张书桌上写下无数呼吁抗日的慷慨雄文。然而,这位斗士的抗战活动不止于写作。他曾号召全国同胞向东北义勇军抗日捐款、设立伤兵医院,还开创性地创办了生活书店。生活书店不只是一家书店,在邹韬奋的设想中,它应该是抗战所需精神食粮的供应地,广大爱国青年的家。

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 聂震宁:全面抗战开始了,韬奋先生把生活书店做了一个大规模的部署。当时流亡青年到一个城市往往先要找生活书店,因为生活书店能提供给他们甚至买车船票这样的服务。所以生活书店很快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战时出版发行量最大的一个出版发行机构。在抗战期间他们出版了1000多册图书,有500多册都是抗战内容。

1941年年初,46岁的邹韬奋被迫避走香港。香港沦陷后,邹韬奋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辗转来到苏中、苏北革命根据地。不久后,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重病缠身的邹韬奋在病榻上写下《对国事的呼吁》,呼吁全国坚持团结抗战。字字泣血,展现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激发了大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 聂震宁:韬奋先生他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抗战的所有工作中去了。有的人是不战而屈,先生是战而不屈。

1944年7月24日,49岁的邹韬奋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生命垂危之际,他口授遗嘱,请求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4年10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称他为“吾党的光荣”。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李兵 廖汨 莫祥龙)

责任编辑:闫俊

相关文章
  •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8月20日电据日本《读卖新闻》8月19日报道,日本参议院选举期间,网上关于阴谋论的讨论显著升温。社交媒体上包含“阴谋论”一词的帖子,在7月3日至19日的选举期间,日均数量激增到4.5万条。选举期间,日本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的种种煽动性阴谋论成为网民热议话题,例如所谓的”犹太国际金融资
  • 邹韬奋是我国著名记者、出版家和革命活动家。在他心中,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做刀。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势中,他不畏强权,创办报刊,以笔为剑,唤醒民众。今天的《抗日英雄谱》,让我们走进邹韬奋的抗日故事。“我个人的安危早置之度外,但我心怀祖国,惓念同胞,苦思焦虑,中夜彷徨,心所谓危,不敢不告,希
  • “好攒劲!”巴基斯坦青年现学现卖遵义话;委内瑞拉青年凑近酒坛,连连惊呼“好香”;干杯!华侨大学学生纷纷举起茶盏……7月18日,2025“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国际交流周圆满落幕。活动期间,通过实地参访与深度体验,多国驻华使节、国际企业家、外籍博主、国际青年在“看、做、品、悟”中,沉浸式感受中国内陆地区
  • 7月13日,贵州师范大学“香樟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研学观察实践队的20多名同学从一堂有趣有料的思政课开启了为期5天的黔东南黎平研学之旅。在黎平会址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正在给同学们讲课。张浩 摄在黎平会址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为同学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一课。他以“读史使人明智”为引,
  • “苏超”之火引燃齐鲁大地,潍坊、临沂两地“V超”、“临超”战鼓即将擂响!各路豪强,枕戈待旦!从白浪河之滨到蒙山之巅,从风筝之都到红色热土,齐鲁大地的绿茵勇士,也将为家乡而战!7月12日19:00,潍坊奥体公园主体育馆将上演“白浪河霸主之争”,潍城与奎文两队打响今夏潍坊绿茵风暴“第一枪”。7月12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