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专家团到上蔡县调研指导玉米田间管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11:14:00    

驻马店网讯(记者 刘永奇 通讯员 周子翔 周金高)7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团队首席、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瑞芝,河南农业大学王群教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霞,中原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部部长徐晴晴,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魏国强等陪同下,深入上蔡县蔡沟镇、韩寨镇基层农技推广建设项目基地刘进科家庭农场、耕夫种植专业合作社,就玉米田间管理及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在玉米水肥一体化示范区,李少昆一行详细了解玉米前茬处理、播种模式、密植化控、病虫害防控及水肥管理情况,深入田间查看玉米具体长势。充分肯定了上蔡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同时给出建议,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施肥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中后期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工作。

李少昆强调,玉米单产提升是破解当前粮食增产亟须落地的关键技术,要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做到合理密植,根据土壤情况合理调整种植品种、生产模式,同时要密切关注自然条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对于作物长势不均的情况,不能只关注密植、出苗情况,还要应用先进播种机具,做到匀播匀苗,发挥单株优势,每株增产50克,每亩即可增产150公斤。要通过科技夏管、水肥管理以及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做到提升作物整体健康生长水平,进而实现玉米的单产提升、总产稳定。

调研组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与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具体地块玉米密度、整齐度、化控时期方式、水肥管理等田间管理措施,强调要落实各环节技术要点,确保关键技术落地见效,为秋粮稳产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技术人员、示范区种植户对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增密增产增收”的信心,扩大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在种植户中的影响范围,为全县大面积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落地生根,实现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文章
  • 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以来,枣庄市聚焦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创新实施“枣聚人才 数造未来”数字人才培育行动,培训、评审数字专业工程师300余人,开展数字技术领域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7.9万人次,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做优顶层设计,提供政策保障。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工信局、市大数
  • 以汗水浇灌梦想,于赛场追逐荣光。在贵州省第六届学生运动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总决赛中,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代表队以卓越表现摘得初中组团体总冠军。本次赛事汇聚全省9个地州市的顶尖队伍,遵义市第五十七中学的20名优秀学子历经数月科学备赛、精准施策,在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8个测试项目中展
  • 驻马店网讯(记者 刘永奇 通讯员 周子翔 周金高)7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团队首席、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瑞芝,河南农业大学王群教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霞,中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姬冠鹏焊花飞溅,机器轰鸣。7月15日,在叶县常村镇的国家管网集团平顶山储气库联络管道施工现场,200余名工人正操纵40余台机械设备,将银灰色的管道精准吊装入沟。这条投资58亿元的能源动脉,将把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输送至叶县盐田深处的“地下宫殿”——而就在1个月前,
  • 中新经纬7月16日电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洗衣早已不是简单的清洁任务,而是被诸多痛点缠绕的日常难题:传统洗衣液黏稠难溶,快洗模式下易残留;用量凭感觉添加,多则浪费、少则洗不净;顽固污渍反复搓洗仍留痕迹……面对这些痛点,作为深耕日化领域33年的头部企业,蓝月亮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投身科技创新,推出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