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以清流涤荡浊音,滋养青少年成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9:41:00    

整治青少年网络黑话烂梗,绝非简单否定文化创新,而是要在守护语言根基与包容多元表达之间寻求平衡。

近日浏览某网络平台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两组数据:小学生黑话大全100句,超100万人使用;好话大全100句,1084人阅读。这让人心里一惊。

自2024年10月开始‌,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以整顿网络“黑话烂梗”为主题的“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包括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现象。具体措施包括清理涉及粗俗语言、性暗示、暴力暗示、人身攻击等低俗烂梗的违规内容。时至今日,专项行动开展半年多,曾与热搜榜并列的热梗榜已不复存在,但主动搜索黑话烂梗的人依旧很多。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网络语言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脱胎于谐音、缩写或亚文化的黑话烂梗,在短视频平台、游戏社群中频频出现,甚至渗透至日常交流。尽管其诞生于青年文化创新的土壤,但部分低俗化、隐晦化的表达,不仅冲击着青少年的语言规范,更可能误导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更是文化的载体。当前,网络空间净化了很多,但在青少年群体中一度盛行的部分黑话烂梗依旧没有根除,呈现出碎片化、情绪化与去意义化的特征。一些词汇以谐音歪曲原意,以缩写简化逻辑,甚至将粗鄙表达包装成幽默。孩子们脱口而出的黑话烂梗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异化为人身攻击的代名词,令人忧虑。长期如此,会导致青少年模糊严肃表达与戏谑调侃的边界,削弱其对语言美感的感知能力与逻辑思维的构建深度。

中央网信办的此次专项行动是铁腕有效的,但要根除坑害青少年久矣的黑话烂梗,需以系统思维构筑多方协同的治理防线。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责任,对刻意传播低俗烂梗、煽动非理性情绪的内容实施精准打击,同时建立网络用语分级制度,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空间。主流媒体与文艺工作者应以优质内容引领风尚,用更多的正能量作品消解亚文化中的消极因子。学校应通过开设提升语言素养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青少年辩证看待网络语言,在保留创新活力的同时守住文明底线。家长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孩子,用更加优美而浪漫的表达来替代黑话烂梗。

语言文明的传承,关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整治青少年网络黑话烂梗,绝非简单否定文化创新,而是要在守护语言根基与包容多元表达之间寻求平衡。唯有让规范表达与创新活力并行不悖,才能实现语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当全社会形成以经典涵养网络、以清流涤荡浊音的共识,青少年必将在规范与创新的交响中,成长为既懂“网言网语”、更擅“雅言雅趣”的新时代建设者。

这项治理需要持之以恒,因为每一次对语言纯洁性的坚守,都是在为民族精神家园的传承筑牢基石。

作者 谭冰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文章
  • 7月3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店挑选文创产品。大雁塔脚下的大相文博潮物坊内,可以看到“烤馍”“剁肉”“浇汁”等西安文创产品“绒馍馍”的制作过程。这款文创产品因毛绒质感、肉夹馍外形风靡网络。“绒馍馍”的走红是陕西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品广受喜爱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陕西已有文创企业5800余家,
  •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微信公众号“渝中文旅”7月13日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获悉洪崖洞景区附近因揽客拍照引发纠纷,渝中区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会同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属地街道等相关单位开展核查处置。 经查,2025年7月10日19时31分,游客朱某波一行4人在洪崖洞游玩时,旅
  • 7月11日晚,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专场演出在福建大剧院举行。1000多名中美两国青少年齐聚一堂、以歌为媒,唱响青春乐章,共谱友谊新篇。福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郭宁宁出席并致辞。副省长王金福,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沈昕,中美青少年合唱团、“鼓岭之友”成员,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美国友城及艺术
  •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6月,网络谣言主要聚焦社会热点、灾情事故、伪科普等领域,造谣者通过移花接木、AI生成、伪科学包装等手段虚构或夸大事实,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相关部门迅速响应,通过权威信息发布、跨部门联动执法等举措依法惩治造谣传谣行为,持续筑牢网络空间清朗防线。社会热点类谣言扰乱秩
  • 近日,兴丰街道“全职妈妈帮帮团”携手北京非遗刻瓷技艺传承人,在三合中里社区开展“巧手妈妈 刻瓷绘心”第二期非遗体验活动。这场以刀代笔的“瓷上刺绣”,让全职妈妈们在柴米油盐之外,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温度。“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正是刻瓷这门艺术——它就是在世上最坚硬的钻石和易碎的薄瓷器之间进行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