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以清流涤荡浊音,滋养青少年成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9:41:00    

整治青少年网络黑话烂梗,绝非简单否定文化创新,而是要在守护语言根基与包容多元表达之间寻求平衡。

近日浏览某网络平台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两组数据:小学生黑话大全100句,超100万人使用;好话大全100句,1084人阅读。这让人心里一惊。

自2024年10月开始‌,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以整顿网络“黑话烂梗”为主题的“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包括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现象。具体措施包括清理涉及粗俗语言、性暗示、暴力暗示、人身攻击等低俗烂梗的违规内容。时至今日,专项行动开展半年多,曾与热搜榜并列的热梗榜已不复存在,但主动搜索黑话烂梗的人依旧很多。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网络语言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脱胎于谐音、缩写或亚文化的黑话烂梗,在短视频平台、游戏社群中频频出现,甚至渗透至日常交流。尽管其诞生于青年文化创新的土壤,但部分低俗化、隐晦化的表达,不仅冲击着青少年的语言规范,更可能误导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更是文化的载体。当前,网络空间净化了很多,但在青少年群体中一度盛行的部分黑话烂梗依旧没有根除,呈现出碎片化、情绪化与去意义化的特征。一些词汇以谐音歪曲原意,以缩写简化逻辑,甚至将粗鄙表达包装成幽默。孩子们脱口而出的黑话烂梗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异化为人身攻击的代名词,令人忧虑。长期如此,会导致青少年模糊严肃表达与戏谑调侃的边界,削弱其对语言美感的感知能力与逻辑思维的构建深度。

中央网信办的此次专项行动是铁腕有效的,但要根除坑害青少年久矣的黑话烂梗,需以系统思维构筑多方协同的治理防线。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责任,对刻意传播低俗烂梗、煽动非理性情绪的内容实施精准打击,同时建立网络用语分级制度,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空间。主流媒体与文艺工作者应以优质内容引领风尚,用更多的正能量作品消解亚文化中的消极因子。学校应通过开设提升语言素养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青少年辩证看待网络语言,在保留创新活力的同时守住文明底线。家长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孩子,用更加优美而浪漫的表达来替代黑话烂梗。

语言文明的传承,关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整治青少年网络黑话烂梗,绝非简单否定文化创新,而是要在守护语言根基与包容多元表达之间寻求平衡。唯有让规范表达与创新活力并行不悖,才能实现语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当全社会形成以经典涵养网络、以清流涤荡浊音的共识,青少年必将在规范与创新的交响中,成长为既懂“网言网语”、更擅“雅言雅趣”的新时代建设者。

这项治理需要持之以恒,因为每一次对语言纯洁性的坚守,都是在为民族精神家园的传承筑牢基石。

作者 谭冰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文章
  • 8月30日晚,在花溪公园的路边音乐会舞台上,随着《我在贵州等你》曲毕,“北疆文化神州行”60周年乌兰牧骑全国巡演贵阳站落幕。这场持续三天的文化盛会,不仅让贵阳市民领略了草原文化的辽阔豪迈,也让内蒙古的艺术家感受到了贵州的灵秀多彩。两地文化交融共鸣,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当天,群舞《舞动北疆》
  • 202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第20分会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政策、实践与边界”学术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榆林市人民政府指导,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榆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榆林市图书馆承办,武汉阅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将于9月6日下午在榆林市图书馆启幕。届时国内顶级专家将共聚一堂,从多维度
  • 暑假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研学”活动在安徽淮南寿县双桥镇大郢村展开。孩子们围在省级非遗“玛瑙泉豆腐宴”传承人张士宏身旁,目不转睛地看他手持菜刀,在柔软的豆腐上运刀如飞。短短一分钟,一块方寸之间的豆腐便在手中绽放成千丝万缕的菊花形态,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这不仅是厨艺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
  •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迁徙路上的精神印记,更是岭南文化的珍贵瑰宝。近日,《深圳本土客家山歌唱腔选集》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深圳本土客家山歌唱腔选集》一书精心收集并编入深圳市各区历史上流传的64首本土传统客家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依据深圳原生态山歌改编的原创客家新民歌12首以及改革开放
  • 8月16日,“科创无界•智联黔泰”中泰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走近尾声,当日中泰学生们走进贵州大学,参观贵州大学校史馆,了解学校120余年建校历史,聆听了一场有关中泰文化交流的讲座,下午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内体验了一场飞越贵州的奇幻之旅,换上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打卡多彩贵州城少数民族特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