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成州中学:踏寻烽火足迹 汲取“红色营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01: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红兵 记者 尹晓军)4月10日早上7时,天色破晓。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成州中学七年级和高一年级1400余名学生身着“中国红”校服,踏上了全长30公里的远足征程。

这支队伍的终点在连绵群山之中,是位于成县西北的五龙山阻击战革命遗址。五龙山上古柏苍翠含黛,芳草碧绿如茵,河水从山下由北向南流去,形势险要。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成州中学连续12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德育活动的终点,一届又一届学子在这里汲取“红色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学校精心设计30公里路线——从校园启程穿越农田阡陌,攀越海拔1200米的五龙山主峰,在红二方面军1936年鏖战遗址前的英雄纪念碑前举行公祭。路线设置也暗含教育深意:前10公里平缓道路象征“战略转移”,中间10公里崎岖山路对应“突破封锁”,最后10公里陡坡模拟“翻越岷山”。

该校党总支副书记富小平介绍说:“行走过程中,我们还特别设置‘寻找历史坐标’任务,要求学生在沿途讲述自己知道的革命故事、在革命遗址采集岩石标本,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在五龙山阻击战遗址纪念广场,历史教师张启瑞再一次生动讲述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二方面军在此激战3天3夜,用2000余人的兵力阻击敌军8个团,为会师争取了宝贵时间。”

“触摸着冰冷的武器,才真正读懂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含义。先辈用血肉铺就道路,我们背着书包丈量同样的土地,突然懂得了什么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级(3)班学生罗晗兮动情地说。

随后,七年级与高一年级兵分两路展开特色实践活动,高一年级沿五彩陈院镇一路北上抵达杏树梁,在杏树梁马坝广场举办文艺汇演,师生齐声朗诵《七律·长征》,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映山红》等红歌,歌声响彻山谷。

这条串联起红色记忆与当代青少年成长足迹的路线,恰似一部浓缩的长征史诗,让师生收获满满。七年级学生徐嘉完成挑战后,和家人激动地说:“原来课本里‘红军不怕远征难’不是形容词,是我用酸胀的双腿亲身丈量出来的真理!”

“从历史课堂到实景课堂,学生们沉浸式接受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也是体力与精神的双重‘修行’。”该校副校长李琼表示,经过持续跟踪发现,坚持参与远足的学生在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学生们队列整齐,从容地从学校出发。罗红兵 摄

学生们穿越农田阡陌 罗红兵 摄

学生们穿越农田阡陌 罗红兵 摄

作者:罗红兵 尹晓军

相关文章
  • 当地时间8月11日晚,《南京照相馆》洛杉矶首映式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一家影院举行。观影结束后,多位观影嘉宾均表示,这部电影展现了一段苦难却不能忘却的历史,揭露了一段未被充分反思的历史真相。好莱坞电影制片人鲍勃·安德伍德表示,电影非常震撼,回想起电影中的内容,他还会哽咽。南加州大学教授亨利·詹金斯认为,影
  • 连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山西省运城市多地灌区、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通过“开源+节流”,多措并举为农田“解渴”,全力保障秋粮作物生长。在河津市,山西禹门口灌区成为农业用水的“主力军”。该灌区首段辐射清涧、樊村、僧楼、赵家庄4个乡镇(街道)的41个村,服务10万余亩耕地。为应对干旱
  • 7月18日,四川省委宣传部策划的“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之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启动仪式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举行。“索玛花儿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在大凉山喜德县果果合唱团孩子们《情深谊长》的歌声中,启动仪式由此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启动仪式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红色
  • 7月13日,贵州师范大学“香樟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研学观察实践队的20多名同学从一堂有趣有料的思政课开启了为期5天的黔东南黎平研学之旅。在黎平会址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正在给同学们讲课。张浩 摄在黎平会址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为同学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一课。他以“读史使人明智”为引,
  • 央视新闻 北京时间7月11日22时23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贺兰山脚下,苍茫阔野上,西夏陵以其孤寂苍凉的风貌,诉说着那段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久远故事。那九座巍然伫立于荒原之上的王陵,究竟安葬的是谁呢?西夏陵在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