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秘方”实为“三无”药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07:31:00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康劲)“收到药后,一看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准文号等信息,肯定是假的……”甘肃省白银市的一位市民,此前经人介绍通过快递购买了几包名为“追风活血散”的“民间秘方”,怀疑是假药后选择了报警。近日,记者从白银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该案件经当地公安和检察机关侦办,挖出一条制售假药的“灰色产业链”。

2023年9月,白银市公安接到报案,一位市民从江苏徐州购买了“谢大夫”推荐的治疗腰腿疼的“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怀疑是假药。经调查发现,这包所谓的“民间秘方”实则是由安徽宿州某镇村民谢某某自制,用田间野草晒干磨粉,并掺入消炎药、止疼片等西药粉末包装而成。经专业机构检测,该药品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化学成分“吡罗昔康”。

据了解,“吡罗昔康”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保健品、普通药品中添加的化学成分,开发含“吡罗昔康”的复方制剂,必须经过国家药监部门的审批。后经侦办,谢某某不仅自己售卖,还积极寻找下家进行二次销售,形成一个“黑色网络”。

此后,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打击,对辖区所有公园、人流密集街道的“野药”“保健品”摊点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共查处整改相关问题12件。在查处中发现,一些菜市场、城乡集贸市场不时有人兜售各种“神奇”贵重中药材,其中许多系假药,如用普通红花冒充“藏红花”,用山羊角冒充“羚羊角”,用各种香精粉末冒充“麝香”等名贵药材。同时,一些街边的所谓“养生保健会所”,也通过夸大功能、性能,兜售来路不明的“神药”。

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社交媒体、快递直销等新兴渠道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平台销售所谓的“民间秘方”,给公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有关人士认为,此事暴露出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漏洞,必须全面加强建设药品追溯体系及网络监测机制,从源头遏制假药流入市场。同时,公众应提升防范意识,认准“国药准字”,避免落入“民间秘方”设下的陷阱。

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对《工人日报》记者表示,应加大对药品制假售假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建立多元化监管机制,推动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监管。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渠道。此外,还应落实网络平台对制假售假的监管责任,建立追责机制,从源头制止假药横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 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遴选通报有关典型案例。一、冒充官方账号。网络账号“南部卫士”、“联参智库服务”、“联勤保障”等与军队单位开办的网络账号雷同
  • 暑假本来是中小学生放松身心、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宝贵时光,然而一些学生却一头扎进网络虚拟世界,在手机屏幕前流连忘返。这种“机不离手”的状态,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被
  • 人民日报记者 金歆7月2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及13个国际组织的600余名嘉宾参会。在论坛上,各界嘉宾纷纷表示,数字丝路建设立足当下、关乎未来。各国应深化数字交流合作
  • Transparency“暑夜难安寝,冬瓜抱入怀”。近期,全国各地高温不退、酷热难耐,聪明的网友纷纷拿出“绝招”度炎夏,其中一种令拍案叫绝的方法就是“抱冬瓜睡觉”——冬瓜既能助人轻松入眠,暑后还能食用,一举多得。但中医提醒,“抱冬瓜睡觉”并非人人皆适合,有五类人群最好别轻易尝试。网友晒出三胞胎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