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起诉人贩子王浩文案将开庭:索赔6元,“讨个公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6:02:00    

“雷公”雷武泽和妻子起诉人贩子王浩文、胡某雄的人格权纠纷一案将于4月24日一审开庭。此案由湖南长沙市芙蓉区法院开庭审理,开庭地点在四川南充市看守所。雷武泽表示,他将前往四川南充参加庭审,“向王浩文讨个公道”。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因左侧的眉毛有些特别,“是立起来的”,雷武泽在寻子圈被称为“雷公”。他的儿子小名川川,于1998年4月出生,于2001年被人拐走。2023年6月,雷武泽终于寻回了川川。随着川川被找到,人贩子王浩文再次进入公共视野。

2024年5月初,王浩文等人拐卖儿童案在南充中院开庭。在案证据显示,王浩文从2001年10月开始从事拐骗、贩卖儿童犯罪活动,2006年曾因拐骗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继续从事拐卖儿童至2014年6月,在多地流窜作案14起,连续作案时间长达十余年,前罪和漏罪共计拐卖儿童14人。

2024年6月,南充中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王浩文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与前罪拐卖儿童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五万元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王某琼(王浩文的前女友)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胡某雄(王浩文的妻子)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六千元;追缴王浩文犯罪所得十九万九千元,上缴国库。

王浩文 来源:央视报道截图

在一审中,王浩文拒不认罪,不承认拐卖了川川等人。一审宣判后,王浩文、胡某雄不服,提起上诉。

2024年11月28日,此案二审由四川省高院开庭审理。据雷武泽透露,二审中,王浩文只承认拐卖了其中3人,拒不承认参与拐卖了川川等8名儿童。

2025年1月21日,四川省高院对王浩文拐卖儿童案二审宣判,维持了一审作出的死刑判决。

雷武泽向澎湃新闻表示,作为被拐儿童的家长,他一直想民事起诉王浩文。此前,由于案情特殊,法院建议他们等刑事案件宣判后再提出民事起诉。在刑事案件二审中,法官询问王浩文是否愿意进行民事赔偿,王浩文称,自己愿意赔偿其承认的三起案件,但自己没钱。这让被拐儿童的家长很气愤,无法接受,雷武泽遂考虑民事起诉王浩文。

2024年12月,雷武泽向自己的户籍地所在法院——长沙市芙蓉区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向王浩文、胡某雄索赔6元,并要求二人公开赔礼道歉。2025年1月2日,长沙市芙蓉区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在民事起诉状中,雷武泽夫妻请求法院判令王浩文、胡某雄分别赔偿寻亲交通费1元、误工费1元、精神损害费1元等共计6元。此外,请求判令王浩文、胡某雄向他们公开忏悔并赔礼道歉。

雷武泽表示,寻亲22年,他付出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人贩子除了要承担刑事责任,还理应承担民事责任。他民事索赔共计6元,主要是为了伸张正义,给所有被拐儿童及其家长一个交代。他认为,此次民事起诉,不是浪费司法资源,有很大的公益价值。

(澎湃新闻)

相关文章
  • 本网讯(通讯员 骆丽霞)近日,由湖南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办、永州市福利彩票中心和宁远县民政局协办的 “福泽潇湘・精彩童年”乡村夏令营公益项目,历经一个月圆满结束。永州市福彩中心、县民政局、教育局、财政局、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以及参营师生、家长、福彩业主等人员参加结营仪式。“福泽潇湘·精彩童年”乡村夏令营
  •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刑事抗诉典型案例。这是2023年7月最高检首次以刑事抗诉为主题发布指导性案例后,再次聚焦刑事抗诉工作,发布典型案例。其中,“朱某某故意杀人二审抗诉案”系被告人在公共场所大学校园,公然对大学生行凶致大学生重伤二级,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恶性案件。一审判决后,检
  • 7月23日,上海嘉定工业区盛竹社区心得益彰“在城长生活馆”里热闹非凡,一场以“益暖童心·聚力同行”为主题的流动儿童成长主题活动在此展开。现场,孩子们的笑声与专注的眼神交织,勾勒出城市里动人的成长图景——这不仅是一次公益成果的生动展示,更是社会各界携手守护流动儿童梦想的温情实践。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
  • 救人视频截图6月29日15时40分,余干县梅港乡小洲岛附近水域出现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名儿童私自下水意外溺水,生死瞬间,69岁的义警周兆年跃入水中,成功将其救起。据了解,因游泳圈突然漏气无法正常使用,该儿童在家长去重新购买游泳圈的间隙,私自下水,不幸发生溺水险情。事发时,正在附近执行防溺水巡逻任务的余
  • 来源:人民日报图画书《桃花源后记》内页,作者张姝钰。今天,我们该给孩子们创作什么样的图画书?近期,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以美筑梦——2024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项目:儿童图画书创作100成果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展厅里,我曾看到一名男孩在《梨园新声》前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