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们在鼎龙湾海边玩耍。受访者供图

选手们正在海面上练习帆板。受访者供图

游客可乘坐红嘴鸥游船游览一湾两岸。肖子力 摄

游客正在体验桨板运动。受访者供图

瑞云湖公园碧道。车顺仁 摄

游客正在打卡徐闻合水线。陈北跑 摄

乘一艘小船游于北潭红树林。蓝伟强 摄

游客正乘船游览麻章金牛岛红树林。张锋锋 摄
炎炎夏日,城市里的河畔空间,成为了市民的“亲水乐园”。晨光中,市民或沿红色骑行道追逐清风,或在亲水栈道上驻足观鸟;暮色里,孩童在河畔碧道追逐嬉戏的笑声与广场舞的音乐交织。
碧水绕城而过,将散落的公园、湿地与社区温柔串联,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戏水”的愿景照进现实。据统计,2020—2025年,湛江依水建设碧道68条227.74公里,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亲水乐园。这条镶嵌在楼群与海湾之间的绿色动脉,不仅是城市的生态走廊,更成为市民生活的“幸福刻度”。
治水护水
绿美人居提升“幸福值”
沿着坡头区南调河漫步,开阔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林立高楼、茂盛植被、蓝天与白云尽数倒映在南调河的水面,河畔碧道蜿蜒犹如一条项链串起水中的城景,分不清哪边是现实,哪边是倒影。
南调河毗邻奥体夜市,将自然风光与美食烟火串联。“修整岸线、截污控污、种植水生植物……整治后的南调河水环境显著改善,现已成为坡头区市民滨水休闲的好去处。”湛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廉江市安铺河的长治久清,擦亮了安铺人民幸福栖居的生态底色。漫步九洲江畔600米悬空栈道,远处水天一色、江海相连,近处鱼翔浅底、草木丰茂,两岸红树林与榕树郁郁葱葱、交织成画,偶有白鹭翔集越过芦苇丛中,美不胜收。
“安铺河碧道打造‘一轴、两区、多节点’的滨水生态景观带,建设自然生态区与候鸟保护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湛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障水资源、提升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是治水护水的重要目标。
碧水长流、推门见绿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丈量人居生活的“幸福刻度”。类似南调河与安铺河的蝶变,在湛江时刻发生:绿塘河、北桥河通过建设碧道,水质由地表水V类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樱花湖通过放养鱼苗和添加增氧设备等措施改善水质;遂溪河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等措施提升水环境。
近年来,湛江以生态保护、自然修复、避免过度人工化为原则,全力推进治水护水各项工作。麻章旧县河畅侃村段、笃豪村段通过护岸生态化改造等生态措施对河道进行修复,有效降低水土流失,提升岸边生态效果;滨湖、瑞云湖、南调河则利用岸边树木、田园、草地、滩涂等生态资源,建设滨水碧道,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良好呈现。
在多年接续努力下,湛江水环境治理交出亮眼成绩单:新增生态岸线长度205.6公里,生态岸线所占比例由21.7%增加至96%,新增湿地面积10.23平方公里,水域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亲水戏水
花样玩水激活“文旅热”
“瑞云湖水特别清澈,岸边的绿植和步道规划得很舒服,散步时还能看到白鹭从水面掠过,孩子在水边玩得特别开心。”每逢周末,赤坎区居民刘小姐都会带上一双儿女来瑞云湖公园散步游玩:“这里既能亲近自然,又有休息座椅、骑行道这些完善的设施,连垃圾分类箱都做得很有设计感,真心为这样的生态变化点赞。”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和家人来这里散步。走完碧道,步行五分钟就到奥体夜市。”住在南调河碧道附近的居民老陈笑着比划:“烧烤、海鲜、糖水……奥体夜市各种小吃地道又实惠。以前想逛街得跑老远,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生活质量提高了不止一点点。”
“金沙湾、观海长廊岸线年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左右,与2017年相比提升约154%;海东岸线带动海东新区发展,每年吸引露营人数近10万人,碧道建成后周边土地增值约35%。”湛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还清于水、还水于民、还绿于岸。湛江利用优美的海岸线和田园风光,将河道治理与游憩系统结合,串联起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农业公园、湿地公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逐步聚集人气,让无名河畔成为本地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网红打卡地。
依托绿美水生态,湛江文体赛事“花样百出”。坡头区海东岸线、金沙湾岸线、观海长廊串起环湾碧道格局,吸引水上运动人数逐年递增,推动帆船运动比赛等水上赛事在湛江发展;依托海东岸线与南调河碧道,开展迷你马拉松赛,吸引全市1000多位运动爱好者踊跃参加,赛事选手的矫健身姿俨然碧道上一道亮丽风景线;在樱花公园樱花湖畔,廉江连续多年举办文化节,推动家电、红橙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展示并彰显橙乡魅力。
从城水相依,到人水共生,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湛江这座海滨城市徐徐展开。
胡梦杰 陈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