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由清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贵州省青联、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秘书处等单位承办的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青年论坛暨国际青年贵州行活动于7月3日至6日举行。来自全球的青年代表、专家学者齐聚贵州,以“践行绿色行动,共筑美丽未来”为主题,通过论坛对话与实地考察,共治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7月4日下午,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舞阳河厅内思想碰撞频繁。本次青年论坛设置嘉宾致辞、主旨演讲、成果发布、青年对话等环节,以“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为主要议题,吸引了150余名中外各界青年代表参与。

青年对话(图/黄丹珩)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代表夏泽翰分别从学术研究与国际合作角度阐述观点为青年论坛致辞。在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详细介绍了“中国气候与环境治理的进程与碳中和实现路径”,南非气候与地球系统科学协同研究联盟主任内维尔・斯维德剖析全球治理挑战,韩国学者李艺贤则分享了青年参与环境治理的实践案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2025年度“气候变化协同”全球行动拉开帷幕,计划年内开展多项跨国青年气候行动项目,涵盖气候教育普及、跨地域气候问题平行研究、模拟气候谈判、国际青年对话等领域。同时,联盟启动Climate x实践基地,该基地将落户贵州,通过“孵化创新项目+培养青年领袖”,推动绿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茶歇期间的“闪电发言”环节,多名中外青年展示了从社区垃圾分类到跨国气候监测等独具青年特点的创新项目。在“青年对话”环节,与会嘉宾聚焦“气候与环境治理中的青年领导力与合作”“推动绿色创新——青年力量与为青年赋能”“生物多样性与青年行动”三大议题展开研讨。
论坛期间,同步举行为期4天的国际青年贵州行活动,让中外嘉宾深度感受贵州生态建设成果。在贵阳,参会嘉宾分别考察了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自然教育实践、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生产体系,以及瀚蓝(贵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的循环经济模式。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生态监测系统、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展览馆的实践成果,让青年代表们直观了解“数字赋能绿色发展”的贵州方案。活动期间特别设置了“绿色未来夜话”,中外青年共同碰撞生态文明建设体悟。在铜仁,青年代表们走进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黔金丝猴保护成果;在中伟新材料、大龙汇成新材料等企业,见证产业绿色转型实践;在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的生态旅游模式,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

国际青年在云舍合影(图/黄丹珩)
本次青年论坛及贵州行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和实践考察,更是青年行动网络的构建过程,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思想交流,正在孕育适应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的解决方案。
本次论坛活动还形成了多项实质性成果,依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建立的“生态文明青年对话”机制,将推动青年声音常态化融入国际议程。中外青年代表围绕气候传播、乡村振兴等议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涵盖高校、企业等主体多个绿色实践案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丹珩
编辑 高鑫
二审 陈大炜 张瀚文
三审 许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