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榛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落脚点。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聚焦产业创新是黑龙江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是产业创新,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个相对应的产业体系,从围绕农业建立的产业体系,到围绕工业建立的产业体系,再到由第三产业主导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演进过程中,生产力不断进步并发生阶段性的质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产业变革、重塑产业体系,形成新的生产力,也就是新质生产力。这种新的产业体系就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它不只表现为一、二、三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要形成一个发展生态,即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使这一产业生态良性互动,有效运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发挥优势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存在一种统一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黑龙江省具有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发展优势,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雄厚基础。
立足资源优势,可以在延长粮食产业链、能源原材料开发加工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立足生态优势,可以在绿色、康养、休闲等产业上发力,构建完备且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立足科研优势,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把具有领先优势的科研资源转化成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成果,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产业优势,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区域优势,将黑龙江省的产业体系内外延伸,形成一个更加开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加快重塑生产方式。黑龙江要抓住这个发展新机会,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应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生态
黑龙江省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壮大“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要锚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方向,持之以恒深化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坚持因时因势调整发展内容,努力构建一个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把握好发展的大方向和关键立足点,做到顺势而为和发展有为。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发展机遇,聚焦产业创新这一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需要优化发展环境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数据规划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企业组织形态、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动力变革。要坚持创新的主导地位,使创新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推动力和塑造力。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将主导未来发展,是黑龙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导力量,必须把创新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的核心要素,发挥其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