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博士服务团”系列活动(十八)——校企携手探新路 共创平台助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3:48:00    

【来源:兰溪市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

7月3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副院长陈寒松带领郝仕油教授、祝小珍博士一行,前往浙江嘉天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走访交流,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兰溪分局固废管理和环境应急中心主任祝涛陪同调研,行知学院兰溪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杨祥军、兰溪科技大市场及“兰溪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融合与乡村振兴助力新路径。

交流伊始,公司杜建平厂长热情接待了专家团,并全程陪同参观企业车间。在车间内,杜厂长详细介绍了环保设备的生产流程、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通过实物展示与现场讲解,让专家们直观了解到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布局,为后续合作方向提供了实践参考。

参观车间

参观结束后,双方围绕校企合作展开深入座谈。陈寒松副院长详细介绍了浙师大行知学院理学院的学科优势、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模式及服务地方产业的理念。他表示,学院始终重视实践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希望以此次走访为契机,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公司总经理施灵静对学院的办学理念表示认同,并结合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提出了建立共创平台的创新构想。她指出,企业积累的大量市场化需求可通过平台转化为实践项目,让学生深度参与设计、运营全流程,尤其注重将设计创意、文案策划与商业逻辑相结合。这一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综合能力,更能通过项目落地服务乡村振兴——例如针对农村环保设施升级、特色农产品包装等需求,用专业能力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教学实践—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多方共赢。

此次走访为校企双方搭建了清晰的合作框架,双方均期待以共创平台为纽带,将理论与实践、校园与产业紧密相连,在推动环保技术应用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创新动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 【来源:兰溪市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7月3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副院长陈寒松带领郝仕油教授、祝小珍博士一行,前往浙江嘉天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走访交流,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兰溪分局固废管理和环境应急中心主任祝涛陪同调研,行知学院兰溪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杨祥军、兰溪科技大市场及“兰溪1+3+N产学研协
  •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教育学者、历史学者、作家傅国涌先生,于2025年7月7日凌晨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生前长期关注教育、历史话题,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发现廿八都》等。(澎湃新闻)
  • 乔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落脚点。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聚焦产业创新是黑龙江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
  • “以前守着几亩地,刨一年也就混个温饱。现在可好,土地流转有租金,合作社里还能领工资!”公安县章庄铺镇铜桥村58岁的李婶戴着遮阳帽,在润农杂交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的田里熟练地忙活着。像她这样60岁上下的本村劳动力,合作社吸收了170人。“多劳多得,手脚勤快点,一年能多挣两万块!” 李婶笑得合不拢嘴。20
  • 6月30日,记者从蜀山经开区获悉,高科•模数科技港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2027年1月竣工,重点布局大模型产业,用新地标赋能合肥数字经济发展。在高科•模数科技港项目现场,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在15米高的作业面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塔吊挥舞长臂精准吊装钢筋构件,这座产业新地标的“钢铁骨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