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者不虚度|薛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2 09:42:00    

一夜失眠,连续看完3部电影,依旧未有困意。刷手机新闻,看国际八卦……想起17年前,首都三环边一条叫十里堡的并不宽阔的马路上,那个枫杨树长串刺果挂满视野的院子里,奥运前夕的时光。足足半年,几乎每一个夜晚,我都用打字或者看电影的方式度过,却不是孤寂的笔耕,而是,左邻右舍亦有打字声传来。或者午夜时分,走廊里踩过散碎的脚步,方向是尽头的开水房。有人与我一样,用咖啡或浓茶佐以不眠之夜的创作,直至窗外天色泛白。灯火渐次熄灭的清晨,才是鲁迅文学院最为寂静的时刻。

贪恋夜晚的不眠,这让我有种莫名的充实感,虽然,这不是追求健康的人愿意接受的生活方式。那些年,我总是竭尽所能地让自己在应该睡觉的时候醒着,写作、阅读或者看影片,直到困得眼皮打架,才倒头躺下。积累下来,便是常年缺觉。好处是,因为迫切需要,于是每每睡得深沉,不容易做梦。然而,无梦的睡眠过于瓷实,就少了想象,那几个没有任何感知的钟头,如患了间歇性失忆症,一旦醒来,竟有失落感,仿佛虚度了一段生命,心里滋生出些许追悔莫及的疼痛。

无梦的睡眠,便是一段又一段时间的莫名荒废,这让我时常觉得恐慌。至今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经历的一次地震——事实上并非记得,而是,不记得。好吧,至今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经历的那场我并不记得的地震——好拗口的句子,但是,我想,这是我所需要的,能够相对清楚地表达我内心那种无以表达的恐惧的句式。

地震发生在半夜,因为震级不大,又因少年贪睡,我错过了。第二天早上,母亲问:昨夜地震了,知道吗?

我睁着眼睛努力回忆,脑中却一片空白,连一小段梦境都没有,彼时,身上一阵阵过电般战栗。13岁的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倘若这是一次震级强到足以致命的地震,那么,也许,我已经在无知无觉的睡眠中死去。也许,我该为没被震醒而庆幸,倘或是死,也会死得没有痛苦吧?然而彼时,幼小的我忽然为自己的贪睡感到剧烈的恐惧,因为,在睡眠中死亡,无梦是极致的虚度。

亦是17年前那一次长达半年之久的文学之旅,5月的北京午后,打字整夜之后的人正在白昼中沉眠,没有梦。不知道几点几分,走廊里传来喧嚣声,一场大地震的消息把我从沉睡中拉拽而出。无梦的睡眠让我逃避了灾难来临当刻的恐惧,尽管,那场地震发生在距离北京1929公里的四川。醒来后的恐惧,虽是滞后的恐惧,却持续很久很久。那几个月,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竭尽所能地向地震灾区伸出援助的手,似乎,给予受难的人一份爱与帮助,是缝合恐惧之心最有效的药物。有一夜,文学大院跳闸,断电了,没法在房间里闭门打字,没法看电影、玩电子游戏聊以填补夜间失眠的时空,也没法去院子里闲逛,初夏的夜晚蚊虫已然活跃。于是,写作者们在活动室聚集,摸黑聊天,讲幸运的际遇、讲失去的初恋、讲久违的童年……不知道是谁要给大家做一个心理测试,黑暗中,不见其人,只闻其声,低沉、缓慢,仿佛带着远古的回声:“你独自在原始森林探险,有一天,你迷路了,而你所带的食物和水也已消耗殆尽,你可能再也无法走出森林,死亡的概率远远大于活下去。此刻,你必须抛弃身上的累赘物品,只允许留下一件,以下几样物品,你会留哪一件?地图、雨伞、存折、相机、书。”

选择地图的人最多,理由是:万一有希望走出森林呢?地图可以指引方向。也有人选择雨伞,他们认为,在险境中,雨伞权且可以充当自救工具,比如,收拢的雨伞可当拐杖,打开的雨伞可做帐篷。有一个弱弱的女声从角落里传来:“我选择书,反正要死了,读着自己喜欢的书,慢慢等死吧……”所有人都在黑暗中笑起来,一个浪漫得有些不真实的女孩。没有人选择存折,在远离现代金融文明的原始森林,存折是一片毫无价值的枯萎树叶。

“门口的那位,你是谁?你选择什么?”黑暗中,低沉而又缓慢的远古男声向我索问。

没有灯火的故事空间,没人能看清我的面容,作为在场的匿名发言者,我愿意做一次真实而大胆的选择。“我想,我会选择相机,既然是死,就把生命最后时刻的经历拍摄下来,然后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死去,也许多年以后,有人走进原始森林,发现相机里记录的一切,人们就会看到一部非虚构的历险剧……”一旦发出声音,匿名者即刻被认出,一如用相机在原始森林里记录最后时光的人,不是为了被遗忘的生存,而是为了被记得的死亡。

有人在墨蓝天幕下的窗口发问:“生死关头,你还有兴致拍照片?”

我对着窗外并无月色的夜空回答:“有时候,‘绝望’比‘兴致’更能让人产生创作的欲望。”是的,那是成年的我做出的选择,是因为明白生存的不易,亦是了然死亡之于生命的必然性,而少了犹疑,便希望把死亡的过程记录下来。也或者,那只是我作为旁观者的意淫,以及虚构。确实,在原始森林里迎接死亡,那不是我的亲临。我只是想象着,人们争相传阅一部叫《死亡》的相册,主人公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早在多年前,作者预见自己的创作将在未来引发的轰动和延伸话题,于是,未卜先知地选择了相机。

选择地图或者雨伞的人,想必对“生”抱以不容置疑的希望。选择书的女孩,大概从未让自己活在现实中,而这样的浪漫恰恰是属于她的现实主义吧?选择存折?至今我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倘若有,那也许他是一个不敢坦然面对死亡的贪生之人吧?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乐观主义”让他相信金钱的意义。至于选择相机的人,是因为有着某种冒险精神?或者,是一个自虐而又自恋的人?也有可能,她只是不肯虚度每一分钟,要把握自己的生命,及至肉体消逝的一刻……这不是心理测试的标准答案,这只是我并无根据的个人分析,甚至,这只是一种对自己落于书面的美化,以及为生命在无感知之后设造的一段段梦境。那些白昼的梦、黑甜的梦、肌肤的梦、灵魂的梦、当下的梦、未来的梦,那些在沉睡中持续设造的梦,组成了完整的、可以被我感知的人生。

终于明白,我为什么不喜欢无梦的睡眠。生命有限,梦却可以穿越时空边界。那些碎片般的梦,也许缺乏创作者追求的“完成度”,但我依然愿意利用睡眠的时间来造梦。梦是“哲学家”,是“思想者”,是“魔法师”,它会告诉你一些表象之下的内在,揭示你无以察觉的欲望,给你带去一个想念至深的人,一段封存多年的爱情,一份羞于示人的追求……它让你体察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力,在白昼与黑夜的所有时间里蓬勃、绵延、残喘、挣扎,而从不虚度。

原标题:《造梦者不虚度|薛舒》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黄玮

相关文章
  •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法则,叫做“吸引力法则”。 即是同属性、同领域的人或物之间会相互吸引,相互影响。 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你是谁,就会被谁所吸引;你与什么样的人接触,也会变成同样的存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论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的就是不同志趣的人,无法
  • 2019 年,在众多保险选择中,A小朋友的父母怀着对孩子未来的深切期许,选择在平安人寿吉林分公司为尚显稚嫩的孩子配置了一份全面的保险保障。这份选择,源于对平安品牌实力的信赖 —— 他们深知,生命旅程难免偶遇风雨,一份周全的保障,便是守护孩子无忧笑容的坚实后盾。签下保单的那一刻,不仅是一份契约的达成,
  •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沐子 实习生 裴一凡8月15日,一封公开信发送到了记者手机里。这是上海民警刘某涛猥亵继女案中的受害者梅子(化名),针对刘某涛上诉的正面回应。梅子母亲李女士说:“我尊重女儿,代她对外发放。”梅子的公开信截图2025年8月11日下午,该案在虹口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刘某涛因犯猥
  • 贵州省正安县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为确保人民法院对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正安县人民法院决定将失信被执行人予以曝光。被纳入失信名单的人员,在以下消费方面会有所限制:(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
  • 近日,胖东来商贸集团拟招聘刑释人员一事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8月14日晚间,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胖东来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试题有三项,分别是对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价值;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其中,对违反法律的反思总结方面,试题要刑释人员思考分析犯错的原因,要思考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