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芒果飘香!玉溪元江老虎箐1500亩芒果迎丰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11:02:00    

仲夏六月,又到了芒果飘香的季节。走进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老虎箐小组,漫山遍野的芒果树郁郁葱葱,累累芒果挂满枝头、芒香四溢,果农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

在村后山的一处果园里,果农颜训禄正组织工人们有序采摘、分拣芒果。他家的10亩芒果,迎来了丰收。“今年的产量普遍都比去年要多一点,特别是金凤凰(贵妃芒)这个品种,每家的产量都比去年要高得多。”颜训禄说。

在老虎箐芒果收购点,芒果销售热火朝天。称重、分拣、装箱,各个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确保新鲜的芒果能及时到达消费者手中。据收购商介绍,今年元江早熟芒果上市,正赶上海南芒果落潮期,收购商便从海南转战元江收购早熟的芒果,错峰上市,价格较好。

“我来收水果已经20多天了,就是发往北京、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每天的量基本上都是17吨到18吨,今年的价格比较稳定。”收购商黄元新说。

老虎箐片区是元江县老牌的优质芒果种植区,芒果规模化种植有近60年的历史,总面积达1500亩。过去,由于技术不够成熟、销售渠道不通畅等原因,芒果难以卖出好价钱。近年来,当地依托热区气候优势,进一步调优种植品种,发展种植三年芒、台农1号、贵妃芒(金凤凰)、澳芒等早熟芒果。通过普及科学修剪、芒果套袋、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老虎箐片区种植的芒果具有甜度高、口感好、品相佳等优势,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成为元江芒果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0年底,老虎箐小组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勤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统一产品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形象,帮助果农提升芒果品质、对接市场、拓宽销路,价格普遍高于去年。2023年以来,合作社充分发挥当地芒果错峰上市优势,携手网络电商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打出了一张漂亮的“时间差”牌,赢得了销售先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海南那边市场刚结束,我们今年的价格普遍比往年要更高一点,每公斤比往年高出5毛到一块以上。”元江县勤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永仁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中旬以来,元江芒果陆续上市,三年芒、台农1号、贵妃芒、澳芒等多个品种将先后亮相。在元江热坝区的各芒果销售点,到处是购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元江县地处云南省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带,芒果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芒果主要优势产区之一。近年来,元江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科学合理规划芒果、荔枝、香蕉、释迦果、菠萝蜜等热带水果种植。2024年,元江县芒果种植面积达24.2万亩,年产量达26.4万吨,农业产值约13.2亿元。全县芒果以台农1号、贵妃、三年芒、帕拉英达、澳芒等优良特色品种为主,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分别占比75%、10%、15%的品种布局,芒果产业已成为元江“一县一业”重点打造的产业,“元江芒果”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逐渐走出了一条“芒果+”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通讯员 孙桂江 范魏松 倪加白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相关文章
  • 本报讯(记者陈妙然)7月4日,《2025中国—东盟图书影响力报告》在广西南宁发布。报告显示,中国—东盟图书交流以输出为主导,输出品种数和影响力持续增长。2020—2024年,147家参与数据征集的中国出版机构,向东盟各国共输出图书3395种,引进东盟图书186种。2024年输出品种数较2020年增长
  • “以前守着几亩地,刨一年也就混个温饱。现在可好,土地流转有租金,合作社里还能领工资!”公安县章庄铺镇铜桥村58岁的李婶戴着遮阳帽,在润农杂交水稻制种专业合作社的田里熟练地忙活着。像她这样60岁上下的本村劳动力,合作社吸收了170人。“多劳多得,手脚勤快点,一年能多挣两万块!” 李婶笑得合不拢嘴。20
  • 新疆网讯(特派奇台记者江斌伟)现场掰开豆荚,饱满的绿色籽粒如翡翠般圆润……7月3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坎尔孜乡奇台麦类试验基地,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开展的50亩“云豌118”鲜食豌豆示范田迎来终考,经过专家组严谨测算,最终鲜荚产量以亩产1313.99公斤
  • 以“奋进之笔” 书写“教育答卷”——儋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六月的儋州,骄阳似火。走进儋州的校园,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优质学位持续扩容,现代化教学设施日臻完善,书声朗朗,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一幅蓬勃向上的教育新画卷徐徐展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战略
  • 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坐落着被誉为“黎族最后精神家园”的船型屋,这里承载着海南黎族与雨林共生的文化记忆与历史乡愁。船型屋因形似倒扣的木船而得名,是黎族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生态智慧结晶。来源:新华社作者: 赵玉和 郭良川 吴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