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我国科学家确证存在史前母系社会组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10:22:00    

新华社济南6月4日电(记者邵琨)我国科学家凭分子遗传学证据确认,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存在距今4750年以前由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社会形态。

这项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确证存在史前母系社会组织,首次以分子遗传学证据实证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具体结构,刷新了母系社会最早仅可追溯至欧洲铁器时代的遗传学线索溯源。这项研究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等联合开展,相关论文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介绍,这一发现为摩尔根、恩格斯关于母系社会的理论提供了直接的东方实证,在人类文明起源研究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宁超介绍,此前,所有已报道的古DNA研究结果均显示,史前社会是按父系血缘原则构建社会组织体系,有关母系社会的遗传学线索最早仅可追溯至欧洲的铁器时代。

傅家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距今约4750年至4500年。考古人员在南北两个区域分别发现了两处独立的墓葬群。

遗传学分析表明,墓葬分区与母系遗传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对应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墓地内部存在多组一至三级亲缘关系。其中,一对跨墓地的二级亲缘关系为“随母系埋葬”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直接的遗传学证据。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黄岩谊介绍,线粒体只从母亲遗传,这些墓葬中的人拥有相同的线粒体。这种单一化的母系遗传模式强烈暗示两个墓区人群分别源自不同的单一母系祖先。

宁超介绍,墓地内部及墓地之间存在极为密集的四至六级亲缘网络,两个墓地人群长期保持着通婚和共存关系,表明母系埋葬制度并未因时间及亲属关系疏远而改变,且被严格遵循了至少250年的时间。综合墓地规模等因素,专家推断傅家遗址两个墓地应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结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张海介绍,研究团队基于高分辨率古DNA亲缘关系鉴定技术,综合多学科交叉研究,确证了史前母系社会组织的存在,全面揭示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下游沿海地区母系氏族社会的组织特征、人口规模、生业模式和生产力水平等关键信息,取得了人类早期社会组织研究的重大突破。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金璇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高华 肇慧茹

相关文章
  • 中新网天津7月12日电 (记者 孙玲玲)11日,由国家数据局、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南开大学承办的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高校合作主题论坛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举办。论坛上,由南开大学发起倡议,中国高校携手上合组织成员国高校共同参与的“上合组织数字经济高校联盟”正式成立。由南开大学发起倡议,中国高校
  • 今年暑期,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宣布调整开放时间,错峰延时开放成为一大亮点。如首都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的措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将择期向公众提供延时开放服务……在错峰延时开放的基础上,各馆暑期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观众在参观中收获更多知
  • 大小新闻客户端7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通讯员 王阳)7月8日,承载着企业发展新期望的“苍穹会盟·2025企业家草原创享之旅”启动仪式在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史前世界文旅产业发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莱阳市工商联、莱阳市商务局、莱阳市融媒体中心、莱阳市直播电商协会共
  •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6月,网络谣言主要聚焦社会热点、灾情事故、伪科普等领域,造谣者通过移花接木、AI生成、伪科学包装等手段虚构或夸大事实,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相关部门迅速响应,通过权威信息发布、跨部门联动执法等举措依法惩治造谣传谣行为,持续筑牢网络空间清朗防线。社会热点类谣言扰乱秩
  •   6月30日,中共南昌路街道美团网约配送支部委员会成立,这也是洛阳首个网约配送党支部。  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子”,也是推动共建共治的“有生力量”。中共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街道美团网约配送支部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洛阳在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有助于推动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