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之城 向新发展
在逐梦与归航的交织中,合肥以其独特的青春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此工作、定居。
几年前,合肥师范学院老师杜正婷、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师张玉荣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相同的抉择:投身合肥,开启新的生活与事业篇章。
他们的选择,不仅是对个人职业道路的新探索,更是对合肥这座青春之城蓬勃活力与无限可能的认可。
杜正婷
用教育书写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2021年,当时31岁的安徽蚌埠姑娘杜正婷,作出了人生路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舍弃南京央企的工作岗位,转而投身合肥师范学院,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教师。
谈及为何择合肥而栖,杜正婷坦言:“这是我们全家深思熟虑后的抉择,其中涵盖了个人职业发展、生活舒适度以及工作与自身的匹配度等多方面因素。”自本科起步,一路攻读至博士,兜兜转转,她最终情定合肥高校,回归教育初心。
说起合肥的变迁,杜正婷可谓感触颇深、颇具发言权。
2007年,她初至安徽大学开启本科求学之旅,彼时的合肥,在她眼中沉稳有余,稍欠青春朝气。
然而,数年后因同学婚宴再踏合肥土地,她被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彻底震撼。“当年我对合肥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城市的模样,可如今再来,完全超乎想象,它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充满了无限可能。”杜正婷感慨地说。

杜正婷正在指导学生做激光技术实验。
面对“00后”的年轻学子,杜正婷果断摒弃传统的“居高临下”式教育范式,悉心构建起亦师亦友的崭新师生关系。立足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的三尺讲台,她巧妙地将以往央企科研岗位中积淀的丰富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密钥。
于激光原理课程引入光纤激光器测试手法,把空中成像技术拆解为实操实验模块,借由真实生产流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成功破除了传统理论课的枯燥僵局。在她和院系其他老师的共同培育下,近些年,学生佳绩频传,多人顺利考入中科院、南航等知名学府。
张玉荣
寻得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2022年,“90后”的安徽姑娘张玉荣,做出了与杜正婷一般无二的决定:“来合肥!”这一抉择的背后,实则是理性考量与情感羁绊的共同驱使。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彼时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面向社会招聘专任教师,这份工作与张玉荣的师范专业背景十分匹配。学校大力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再着眼于家庭层面,从合肥到滁州老家,仅仅两小时的车程。除此之外,合肥浓郁的生活气息、年轻人肆意张扬的活力,以及舒缓而充实的生活节奏,这些独特的城市特质,让合肥毫无争议地成为理想之地。

张玉荣正在上课。
在北京,她从事图书出版工作,工作内容和流程较为固定;而在合肥,教学、实习指导、科研、学生管理等多元工作让她直面学生和基础教育,鲜活的反馈激发教学灵感。曾经的她要依照出版标准“咬文嚼字”,不需要系统输出个人观点,职业成长较慢。如今的教师工作鼓励创新、可融入个人教育理念,工作内容和成就感发生变化:从策划、出版好书,到陪伴学生成长、琢磨教学设计和进行教育研究等,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在张玉荣的眼中,合肥是一座融合传统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逍遥津、包公园等历史地标,以及巢湖周边生态宜居圈,共同赋予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职教城的莘莘学子、科创新区的科技从业者以及街头时尚潮流的青年们,共同勾勒出一幅“外放而有朝气”的城市画卷。
她满心期待着:“等我的孩子长大后,我会陪着他去中科大、安大、合工大等高校‘打卡’,去逛合肥的大街小巷,在他的成长中留下独属于合肥的城市记忆,培养他的‘合肥归属感’。”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