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曲尺乡:多措并举助脆李走出三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06:00    

新华社重庆4月9日电 题:重庆巫山曲尺乡:多措并举助脆李走出三峡

新华社记者赵佳乐

每年三四月份,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脆李园的万亩李花竞相绽放,长江两岸被洁白的李花“铺满”,宛如春雪洒在山头。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曲尺乡村民孙美玲的农家乐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自打李花开放,我们店里的生意就非常火爆,最高一天能收入1万多元。来赏花的游客不仅有市里的、外省的,还有一些外国友人。”孙美玲一边给客人上菜一边说。

在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游客在脆李园内赏花游玩。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曲尺乡脆李种植历史悠久。但是以前,乡里种脆李只是为了卖果子,村民们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由于脆李保鲜期短、不易长期储存,村民最多只能把脆李拉到巫山县城去卖。”曲尺乡党委宣传委员纪世明说,以李花为媒,把游客引进来,由他们把美景宣传出去,是巫山脆李走出三峡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巫山县将脆李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举办了多届李花节,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旅互动”之路。为了提升游客游玩体验,每年李花节期间,巫山专门开行“赏花游轮”,让游客跨越山川阻隔,一睹美景。

来自湖北武汉的摄影爱好者刘雪梅说:“来之前,我听说巫山李花都在山里,本来还担心交通问题。现在我们乘坐游轮,可以直接从县城到达李花观赏点,一路上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三峡风景,旅行体验很好。”

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长江两岸李花盛开。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随着脆李园变成了游客“打卡点”,曲尺乡也抓住机遇,完善配套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业态。

曲尺乡党委书记卢家庆介绍,以李花节为契机,曲尺乡推动“乡村变景区”“果园变乐园”,带领当地居民打造农家乐、民宿等业态。目前曲尺乡共培育高端民宿15家、农家乐40家,年均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

李花开后几个月便是脆李成熟的时候,那时巫山的“水陆空”都会热闹起来。巫山脆李长于深山,且果子比较脆弱,若运输时间过长,口感将大打折扣,物流难题一度阻碍脆李走出三峡。如今除了船运和陆运,巫山脆李还能乘坐无人机“飞”出大山。

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起飞转运脆李的货运无人机降落在重庆巫山机场。 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去年,巫山脆李首次采用“空空联运”模式运输。无人机装载着巫山脆李从曲尺乡起飞,抵达巫山机场后,再由专机运往其他省市。相较“陆空联运”,“空空联运”的转运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8分钟,既保障了脆李品质,又节约了成本。

巫山县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巫山脆李“出山”运往南京、上海等城市,走陆路通常要四五天到达,而“空空联运”能让巫山脆李实现“8分钟转运、24小时送达”。

现在,巫山脆李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时段,也能走出三峡。近年来,巫山加快引进生产企业、建设国家脆李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出脆李酒、脆李面膜等一系列衍生产品,延长了脆李的价值链。目前,巫山脆李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综合产值约21亿元。

相关文章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亢 李增浩 薛小东 4月30日,在泰山红门游客中心,记者体验登山助力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登山助力机器人曾带体重280斤游客登顶,而游客佩戴身高要求为150~180厘米。
  • 26日上午,走进青县司马庄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果蔬飘香的生态园游人如织,文化广场上非遗表演引来阵阵喝彩……这个著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正通过农文旅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爸爸你看,这个小黄瓜长得胖墩墩的真像拇指!”在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大棚培育的各类果蔬品种奇特、长势喜人,让人爱不释手、垂涎
  • 为迎接五四青年节,凝聚青年奋进力量,4月25日,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团委组织开展“党团共建赓续红色精神·数智AI赋能美好未来”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让青年员工成为理论宣传宣讲主角,唱响红色“青声音”,注入转型“青思考”。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尹学
  •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7日电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山西省天镇县各旅游景点即将迎来客流高峰。为保障节日期间景区用电安全可靠,近日,国网山西天镇县供电公司组织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和青年突击队队员,深入县域内多个旅游景点,开展用电隐患排查行动,以细致入微的服务,为游客营造安心的旅游环境。此次行动中,国家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熊亮亮、全媒体记者陈春伟报道:“五一”旅游黄金周期来临,南昌梅岭景区客流创历史新高。为确保景区供电质量及用电安全,国网南昌供电公司成立景区保电服务队,采用“人工+无人机+电网负荷预测”多维联动模式,对景区内线路及充电桩设备实施动态监控,让游客在欣赏美景时无用电之忧。4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