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柴晓蒙)运城的夜还酣睡在浓稠墨色中,盐湖区志愿者协会的厨房已亮起微光。凌晨三点半,蒸腾的雾气里是几位志愿者弯腰搅动着大铁锅,为城市的清洁工们送上温暖的免费早餐。大铁勺与锅底碰撞的轻响,混着熬煮时咕嘟咕嘟的气泡声,成了城市最温柔的晨曲。朱建峰就是其中一员,他连续七百多个凌晨四点雷打不动为环卫工人准备早餐。

朱建峰正在调料。
七百日夜:风雨无阻的早餐之约
“以前就不会做饭,来了志愿者协会之后慢慢学会的。”一次次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搭配调味,做饭已经成为朱建峰的一项技能。
每天凌晨4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朱建峰就已经来到厨房忙碌。冬天,寒气刺骨,他得赶在天亮前把粥熬好,确保环卫工人拿到手时还冒着热气;下雨天,他们将早餐密封、装车,小心翼翼地将早餐送到环卫工人手中。

朱建峰将爱心早餐送到环卫工人手中。
有位老环卫工人接过粥时感慨:“喝上这口热粥,浑身都暖和了。”这句话让朱建峰深受触动,他说:“看到他们吃得开心,再累也值得。”
“之前一直也在做公益,知道咱们运城也有志愿者协会,就加入进来,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点温暖。”朱建峰说。“当你从备菜、做菜,打包装好,再送到环卫工人手中,看着他们的笑脸,满足感油然而生。”
原来最动人的善意从不需要豪言壮语,不过是风雪夜归人,恰好遇见一盏为他留的灯,而自己,很庆幸能成为那盏灯的守护者。

冬至日,朱建峰及协会其他成员为环卫工人送上水饺。
同行力量:公益路上的温暖伙伴
在为环卫工人送早餐的过程中,朱建峰不仅收获了温暖与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在公益道路上前行的决心。这份决心,让他在更广阔的公益领域中不断探索,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灶台的火光从未熄灭,反而照亮了更辽阔的天地。两年来,朱建峰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源自他内心深处那份对他人的牵挂与责任感。
从“爱心护考”到“阳光成长”计划,从敬老服务到大型活动保障,他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1500小时。为高考生撑伞、为老年人带去关怀,为孩子们送去希望……他明白,这些小小的善举,正在悄然改变着一些人的人生。
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公司金马装饰的员工们成立志愿服务队,成了街头的温暖使者;“日行一善”长效机制的倡议,让无数微小善意汇成奔涌的河流;个人700余次捐赠,像蒲公英的种子,把希望播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朱建峰常说:“公益不是一时热血,而是细水长流的坚持,”在他看来,“每一次小善,都会成为托举困境群体的温暖力量。”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队伍,他的心中充满欣慰与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坚持不仅温暖了他人,更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善意之火。
“志同道合的人们聚在一起,不为名和利,只为了心中的那份踏实。”说起团队里的氛围,他说:“大家都很踏实,非常真诚地为困难群体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社会大家都浮躁,沉浸在公益中时,心就能慢慢沉下来。”
坚守初心:在公益中沉淀与成长
2025年仅3月份,朱建峰累计服务时长就高达86.2小时,累计制作、发放爱心早餐16次,被评为3月优秀志愿者月之星。
灶台成了朱建峰最特别的“劳动岗”,劳动的价值,不仅藏在轰鸣的生产线里,更在俯身倾听的温柔里,在跨越七百个日夜的坚守中。
“社会哺育了企业成长,现在正是反哺的时候。”创业28年,这位扎根运城的企业家用凌晨的炊烟温暖着街头巷尾的劳动者,用持续捐赠编织爱心网格,用志愿精神感染身边人。
当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份执着触动,运城的街头巷尾,正生长出比任何奖杯都闪耀的丰碑——那是用平凡与善意,浇筑而成的精神灯塔。
往 期 推 荐

运城市龙翔教育集团东校区举办2025届学生成人礼暨高考冲刺四十天誓师大会

春日河东:城市“微度假”折射生态治理新温度
本期编辑:邵毅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