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创口愈合难?复旦团队医工结合新成果,嚼一嚼让伤口好得更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0 23:14:00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一个藏在舌底的口腔溃疡,半个月都好不了,吃饭疼、说话疼,甚至放着不管也隐隐作痛。如果有个可以在口腔里使用的“创可贴”,通过咀嚼就能加速伤口愈合,你期待吗?

日前,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副院长张荣君与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韦晓玲团队合作研制了一种基于双步光诱导构建的“内源性电场治疗”口腔黏膜伤口复合水凝胶敷料。它能通过咀嚼动作在口腔黏膜伤口处产生微电场减轻炎症,在潮湿、复杂的口腔环境中加快伤口的愈合。这一研究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

当光学材料遇到口腔难题,两个不同领域通过复旦大学医工结合的研究平台结合在了一起,提供一条不同于传统口腔敷料的全新解决思路。

咀嚼“充电”,光造“创可贴”

走进张荣君团队的实验室,记者看到研究的最新进展:水凝胶敷料,已经从论文中展现的黑色变成了半透明。

实验室里,记者看到水凝胶敷料的最新形态。

“这是医生的新要求,颜色会影响患者的接受度。”张荣君笑道,“我们这些‘理工脑袋’很少考虑这些。”

张荣君经常带着学生们往医院里的诊室跑。“诊室,简直是座‘选题库’。”第一次走进韦晓玲的牙科诊室时,张荣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询问对方是否有合作的可能。韦晓玲的回答很干脆:“到处有题目可做”。

她提到,口腔黏膜伤口愈合过程中周边环境潮湿且复杂,用传统方法治疗时药物容易脱落溶解,减弱疗效,有什么材料能帮忙?

张荣君带着学生一直寻找破解之法。两年多前,张荣君团队终于找到了突破路径:用光组装出一个口腔“创可贴”,不再依赖药物,而用敷料自身产生的“内源性微电场”促进愈合。

口腔黏膜的伤口贴个敷料就不疼了,之后放着不管也会慢慢长好,市面上似乎不缺这类产品,新材料独特优势在哪?张荣君介绍,首先,它不只是简单地盖住伤口,而是能够通过模拟体内伤口的电信号,真正参与到愈合过程中;其次,它专为口腔湿润、运动的环境设计,相比其他敷料粘得更牢,不怕咀嚼、唾液冲刷。

这是如何做到的?研究团队突破性地选择改造氧化锌纳米材料,故意制造“氧空位缺陷”——这不是瑕疵,而是让材料对光更敏感的关键设计。在构建材料得过程中,团队以光为核心驱动力代替传统化学催化剂,分两步诱导水凝胶成型:第一步光让多巴胺聚合包裹氧化锌,第二步光继续强化水凝胶网络。水凝胶形成的整个过程节能环保,省去传统方法需要的紫外线照射或离心干燥,一步到位地合成了高性能水凝胶敷料。

水凝胶敷料在治疗上的表现非常奇妙。贴上后,口腔的咀嚼动作能让它产生微电场,这个电场就像给伤口区域的细胞发号施令,告诉它们往哪里迁移、加快增殖,同时还能缓解炎症。

医工交叉不是技术移植,而是共创与成长

“在临床一线,我们常面临复杂的伤口愈合问题。”韦晓玲回忆,最初与张荣君教授团队交流时,仅仅提出了一个构想,没想到能逐步将其变为现实。

有人说,医工交叉就是“医生列需求清单,工程人员照单生产”,张荣君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表示,医工交叉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双方共同重新定义问题的过程。实验室的材料则成了医院的“解决方案”,甚至催生过去从没想过的新方向。

张荣君告诉记者,事实上,氧化锌是极为常用的压电材料之一,课题组10多年前就对该材料做了一些基础研究,但利用咀嚼触发其压电效应并在口腔中应用却是很少考虑的维度,只有双方思路的深度融合,才能出现跨领域的颠覆性设计逻辑。

这个过程中,医生不是“派单员”,而同样是科研“主人公”。医生拿到第一代水凝胶敷料后,医生团队就迅速投入生物毒性验证,反复测试、记录,协助完成多轮材料迭代,才有了水凝胶敷料如今的样貌。在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科研平台支持下,医生团队又进一步完成了动物模型中的体内验证,敷料在促愈合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医工交叉成果距离临床转化仍道阻且长,还需要更加严谨的临床试验不断验证。“但我相信,医工结合领域是一片蓝海”张荣君说,“相信在未来,医工交叉会不断拉近实验室到诊室的距离,双方思维会出现更多‘交融点’。”

相关文章
  • 7月15日,据媒体报道,演员向佐被曝欠下赌债未还遭到澳门美高梅赌场提告追讨,金额高达140万港币(约合128万元人民币),目前此案已由香港区域法院受理中。红星新闻记者向向佐团队工作人员核实事件真假,对方称:我们不回复不评论,(因为)我们没有需要回复。向佐,1984年7月20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男演员、
  • 据新华社雷克雅未克电 (记者褚怡、黄燕)欧洲专利局近日向2025年“青年发明家奖”全球十佳创新者(或团队)颁奖。与合作伙伴一道入围的温柔嘉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温柔嘉与大学同学阿利莎·弗雷德里克松是初创公司Seabound的联合创始人,共同研发了一种可改装的碳捕捉系统,能从大型船舶的废气中捕获二
  •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一个藏在舌底的口腔溃疡,半个月都好不了,吃饭疼、说话疼,甚至放着不管也隐隐作痛。如果有个可以在口腔里使用的“创可贴”,通过咀嚼就能加速伤口愈合,你期待吗?日前,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教授、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副院长张荣君与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主任医师韦晓玲团队合作研制了一
  • “最近,儿科门诊遇到不少患儿突然出现高烧、喉咙痛,甚至喉咙里出现小水疱。”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晓倩介绍,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夏季高发病——疱疹性咽峡炎。正值流行季节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周晓倩介绍,该病发病率高,四季散发,春夏季是流行季节。它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 5月以来,成都进入“蛇出没”的季节。随着近期气温不断升高,蛇类活动更加频繁,居民小区、汽车、农舍等角落“有蛇出没”,消防部门最近经常接到关于蛇的报警。根据消防近年来出警的情况,记者了解到,成都地区进入居民生活范围内的无毒菜花蛇较多。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孙明伟此前向记者介绍,在四川,比较常见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