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粪甜品”餐厅被立案,别拿“原生态”当遮羞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05:00    

短评

近日,上海一家人均3888元、用大象粪便做甜品的餐厅走红网络。据报道称,这家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马桥市场监管所已现场核查并暂时封存相关材料,并将展开后续调查。

每晚仅开一桌12席、人均消费3888元、15道菜品不定期更新、主打还原原生态的雨林味道……噱头不少、包装精致,可谓吊足消费者胃口。但有财力者前往一试发现:一块蜂蜜味的冰,一碗模拟寄生花腐臭味道的糊糊,甚至还有竹虫、酸蚂蚁和“鲜花插在象粪上”,其中这道将大象粪便消毒干燥碾碎做成的甜品更是饱受消费者和网友吐槽——简直是“拉了一坨大的”。

经初查,该单位于2025年2月份开始正式经营,其从外地购进竹虫、蚂蚁、大象粑粑作为食品原料,制作成菜品提供给消费者食用。尽管餐厅声称大象粪便经过消毒干燥处理,但到底是何种程序消毒,且能否达到安全食用的标准都尚未可知。从法律角度而言,有律师表示大象粪便未被列入国家食品原料目录,且其作为动物排泄物的属性天然具有潜在污染风险,即使经过消毒处理,也需经法定程序认定为“食品原料”才可使用。可以说,该餐厅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立案调查,一点都不冤枉。

回顾该餐厅的一些运营细节,称得上是近年来餐饮行业过度包装的典型案例。从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餐厅内部绿植环绕、水雾弥漫,顾客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同时多个楼层、房间都被设计成与菜品相关的不同主题。为了让顾客用心“啃叶子”,可谓在装修设计上下了血本。有网友感慨追求这种“体验感”也不是不行,但人均近4000元的“门票价”,岂不是去趟云南亲身体验更有性价比?归根结底,一家餐厅把餐饮项目做成“观光项目”,实则是给自己披了件皇帝的新衣,借着高大上的噱头收割消费者,给菜品量少味怪、不卫生找了一块号称“原生态体验”的遮羞布。

消费者自然乐见独特的饮食体验与餐饮文化,但这终归都要遵守“入口之物必须安全”的规则。一家餐厅,食品必须安全,更遑论其中有些可能都不算食品。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这一最基本认知都没有,就搞创新、玩概念,包装造势、谋求流量,显然是一种极为浮躁的表现。从长远来看,企图靠“雨林体验”作为餐厅优势来打出差异化,实则也是一锤子买卖,毕竟多数消费者不会想再花费将近4000元去体验这种“新鲜感”。说到底,菜品可口、服务周到才是餐饮经营真正的吸睛实力。

餐饮行业类似的博眼球式营销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手打海王柠檬茶”违反广告法、“猛男餐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此次“象粪甜品”触犯食品安全法更是直接打破作为餐厅的底线。心思都花在如何猎奇上,最后竟连猎奇的功课都没做好,更别提老实修炼菜品、服务本身的内功了,这样的餐厅“凉凉”也是必然。

相关文章
  • 文 | 这些年,中国电商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在这其中快递业可以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就在最近快递集体涨价成了趋势,当低价快递成为历史的时候,对于当前的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怎么看这件事呢?快递集体涨价成趋势?据时代周报的报道,“紧急通知:为响应快递行业‘反内卷式’竞争,回归理性发展,公司
  • 文|红餐网 何沛凌江西小炒掀起的热潮未散,“漂亮饭”江西菜已悄然接棒。在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一批主打沉浸式地域美学、精致产品呈现与文化体验升级的江西菜品牌正在引发排队热潮。与江西小炒以“香辣下饭”“平价快餐”为标签不同,这批江西菜品牌,从市井街边走向商场核心区,人均消费也从
  •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山东省青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监管难度较大的农村食品市场,优化措施,强化整治,全力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智慧赋能夯实治理根基。依托“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动态完善全市2033家农村食品经营者、农村食品供货商监管档案,及时标注经营异常情
  • 原标题:如何选购家用空调(服务窗)暑期,天气炎热,加之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不少消费者有选购空调的需求。但市场上空调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更好挑选产品。选择合适类型。根据压缩机的控制方式,空调分为定速空调和变频空调,变频空调更加节能舒适、高效
  •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食安办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暑期、汛期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通知要求: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面排查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贮存管理、人员健康等方面的风险隐患;认真做好食品原料清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