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山东夏粮播种面积6044.4万亩、居全国第二;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总产达547.4亿斤、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量全国第一。
粮食稳,天下安。山东是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这组沉甸甸的数据,是山东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粮食安全“大文章”的诠释。

精耕细作,良种良法“量身定制”。作为全国小麦育种强省,山东在小麦品种创新方面有突破。2018年-2024年间,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达251个。2024年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良种,有4个是山东培育的品种。山东各地可根据区域特点选择最适宜的优良品种,确保大面积稳产增收。在良种推广的基础上,山东还创新推出“因地施策”的增产方案。针对胶东、鲁中、鲁西北、鲁西南、滨海盐碱等不同地域特点,以及6个省级引领区和中低产区的实际情况,为各类作物“量身定制”集成化增产技术体系。全省1.8万名农技人员常态化开展巡回指导,创新开设“田间课堂”,将先进农业技术送到每一户农户手中,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
精准服务,抢抓农时“分秒必争”。今年夏季,山东遭遇持续干热风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水利、气象、黄河河务、交通等多部门,建立起高效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对粮食生产实施全周期、精准化监测预警。全省累计引水春灌39.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6%;同时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展增雨防雹作业576轮次,增加降水约2.27亿吨。依托遥感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山东科学调配农业用水,有力保障了小麦关键生长期的用水需求,为夏粮稳产丰收赢得宝贵时机。

精打细算,农机迭代“精益求精”。2024年山东新增复式精量条播机2345台,播种精度达厘米级;今年夏收纵轴流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大规模投入使用,推动全省平均机收损失率降至0.7%左右。
然而,山东农机现代化步伐并未止步。即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建成的邹平市无人农场,预计减少农场劳动力70%以上,综合生产成本节约不少于10%,单产增产比例不少于5%。山东农业机械化水平正在朝着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细流汇成江海,细壤垒起高山。粮食安全这个大命题,需要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只有下足“绣花功夫”,把工作做细、做精、做扎实,才能让每一寸农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才能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大众新闻记者 王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