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联手中科星图,共建开放普惠“太空算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7:08:00    

伴随空天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太空计算正成为战略新兴技术高地。在此背景下,7月8日,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在合肥“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按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响应国家需求,助力空天领域高质量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推进卫星互联网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建设,纳入数字中国等多项国家战略之中。空天领域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窗口期。

卫星作为承载遥感观测、卫星互联网、灾害预警等关键任务的核心载体,也面临着从单向“数据采集”转向“边缘智能”,再到“天地一体化”智能算力运营的跃迁任务,催生了“太空计算”这一新兴场景。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的合作,既是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也是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生态的前沿尝试。双方将携手开发空天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算力与数据服务,推进新兴计算场景能力建设,为我国数字经济智能化、立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赋能。

创新“天地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全链路开放生态

协议签订后,双方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研发面向太空计算场景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专用核心部件,并推动“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的全链路技术创新。

双方还将合作建设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该算网将构建覆盖“用户(端)- 星上(边缘)- 天基(云)-地基(云)”的“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以实现算力资源的互联调度与数据实时处理,并接入国家级算力服务平台。

为推动产业各方积极参与“太空算网”建设,双方将推动太空芯片接口规范、空天数据处理模型等核心技术与应用标准制定。并联合众多空天、算力产业链上软件开发商、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发基于太空计算的技术、产品与应用,加速空天创新成果转化,共同促进产业生态的繁荣。

深植产业应用,技术惠普全球

此次合作实现了 “算力技术” 与 “空天场景” 的深度耦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市场前景。其不仅是空天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一次由应用场景驱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的有益尝试。

双方将积极推动“在轨智能处理 + 地面深度应用” 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标杆,推动太空计算服务向深度与广度延展。不仅涵盖应急救援、气象、海洋、农业等传统应用场景,更面向低空空域管理、电磁感知等新兴前沿领域。同时,还将广泛赋能通信、环境监测、智能交通与导航、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等多个行业应用,释放“空天×算力”融合创新动力。

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战略指引下,双方还将以普惠化为目标,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服务全球有接入太空计算与卫星数据需求的国家、行业与企业,缩小全球算力鸿沟,促进太空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与合作。

相关文章
  • 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再过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回头来看,5年前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公布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这五年,光经济增量预计就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十
  • 伴随空天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太空计算正成为战略新兴技术高地。在此背景下,7月8日,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在合肥“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按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研发、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响应国家需求,助力空天领域高质量发展20
  • 6月,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二楼,不断上演着一场场关于未来的“沉浸式预演”。全息投影数字人与参观者深度交流,“AI老中医”看诊打分……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未来城市场景体验周活动(以下简称“体验周”)展厅里,11个展区展示500余项前沿技术。在这里,“未来生活”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场景与需求
  • 【来源:兰溪市人民政府_部门动态】7月3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理学院副院长陈寒松带领郝仕油教授、祝小珍博士一行,前往浙江嘉天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走访交流, 金华市生态环境局兰溪分局固废管理和环境应急中心主任祝涛陪同调研,行知学院兰溪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杨祥军、兰溪科技大市场及“兰溪1+3+N产学研协
  • 乔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落脚点。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聚焦产业创新是黑龙江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围绕发展新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