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
珍藏着两本书
—— 《论共产党史》和《哲学的党性》。
这两本书是抗日战争时期,
战斗英雄韩增丰带在身上
反复阅读过的。

韩增丰。河北日报资料片
由于作战勇猛、
善用巧计,
韩增丰被日伪军称为
“活张飞”“韩猛子”。
韩增丰,
1916年出生于
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乡湾子村。
1931年,他到正定求学,
在校内成立“苦干社”,
还在石家庄创办《晓报》
宣传东北抗日联军的杀敌事迹。
1934年,他投笔从戎,
考入山西太原军官学校。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
韩增丰返回平山县,
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
第八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
晋察冀第四军分区第八区队区队长,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率领的队伍常常出奇制胜,
让日伪军闻风丧胆。
1938年12月25日,
日军向洪子店等地“扫荡”。
韩增丰带领40余名官兵,
化装成给“皇军”送慰劳品的百姓,
推着十几辆装满猪肉、白菜、
活鸡等东西的独轮车,
来到温塘日军据点,
骗过关卡后,
指挥战士摧毁温塘碉堡群,
毙敌30多人并放火烧了所有岗楼,
1小时结束战斗,撤离阵地。
1943年秋的反“扫荡”中,
韩增丰奉命保卫行唐、
灵寿两个县机关干部的安全。
10月11日,
他率八区队一部在行唐宋营村宿营时
被日伪军包围。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兵,
他率部三次冲出敌人包围圈,
身中数弹,
却又三次冲进包围圈
营救机关人员和群众,
直到把被围困的地方干部
全部救出后,
仍与敌人苦战。
在受伤半昏迷中,
韩增丰还紧握两颗手榴弹,
等到敌人“验尸”时
拉响了手榴弹,
与敌人同归于尽,
年仅27岁。
“柳里河有个湾子村,
湾子村出了个韩增丰,
敌人怕他韩猛子,
他为人民建奇功。”
如今,
这首缅怀韩增丰的歌,
依然在平山县传唱。
责编:张晓静
初审:高琳哲
复审:赵鹏
终审:房淑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