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二楼,不断上演着一场场关于未来的“沉浸式预演”。全息投影数字人与参观者深度交流,“AI老中医”看诊打分……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未来城市场景体验周活动(以下简称“体验周”)展厅里,11个展区展示500余项前沿技术。在这里,“未来生活”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场景与需求碰撞出的现实可能。
体验周里,没有“炫技”,都是“解题”。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脑控轮椅前,体验者仅凭目光便能驱动机械臂取水,技术守护尊严变得真切可感;浙江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以0.1毫米的操作精度和0.8秒的响应速度,为残疾人重燃生活希望;宇树科技的耐高温四足机器人,是消防员火场中的“钢铁战友”。在体验周,尖端科技与公众认知的距离被大大拉近,技术的价值被参观者真切感知。
体验周里,“技术适配场景”让科技回归服务本质。本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不仅搭建了技术比拼的舞台,还架起供需精准对接的桥梁。活动伊始,组委会紧扣大赛主题征集400多项具体场景。从山区、荒漠信号盲区的通信,到白洋淀治理,这些现实需求,成为牵引技术的坐标。在这里,企业直面需求寻求合作,需求方“眼见为实”精准对接。截至目前,首批120个场景项目即将落地实施。
支撑这场盛宴的,还有雄安精心构建的创新生态。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中国农业银行河北分行设立场景汇“未来银行”网点,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河北上市股权投资基金等机构全程参与,24小时对接通道助力项目落地;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综合服务公司提供从孵化到投融资一站式服务,数十家企业即将入驻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这种“体验—对接—赋能—落地”的闭环,让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创新动能。
无论是仿生手为病人带来的希望,还是“数字淀乡”编织的村民服务网,都在表明创新的终极目标,永远是更好地服务人类。体验周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未来城市的侧面——它更智能,但不忘本心;更创新,但扎根现实。未来已来,它不在云端,而在每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真实场景中。(李 畅)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