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后,《红旗颂》依旧激荡人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07:24:00    

近期,“吕其明作品音乐会”在上海举行,以《红旗颂》为核心曲目的演出,再次点燃了中国革命文化的情感记忆,唤起几代人心中的家国情怀。今年恰逢这部作品首演60周年,“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在现场满含热泪地表示:“我信仰我所经历的历史,战场上目睹战友牺牲,那种为理想牺牲的场景,能点燃后来者心灵的火把。”

“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作曲家吕其明(图片来源:上海爱乐乐团)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吕其明的代表作《红旗颂》,诞生于新中国建设初期,是我国首部大型交响颂歌。1965年在上海首演,首次以西方交响体裁演绎中国红色主题,开创了革命音乐创作的新范式。乐曲以坚定恢宏的音响构造和主题演绎,表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成为无数典礼和重大活动的首选曲目。之所以能穿越60年仍激荡人心,关键在于其紧扣时代脉搏,立足人民立场,是对“文艺要与人民共命运”文艺观的有力注解,服务人民、温润心灵、鼓舞奋斗。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既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一贯主张,也是新时代文艺走向繁荣的现实立足点和根本路径。具体到创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强调“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之中”,要“力戒浮躁和功利思想”。

吕其明先生长期坚持“为人民写作”的创作信念,他的代表作《谁不说俺家乡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正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艺术形象的典范。他深入军营、农村采风,作品紧扣时代命题,直面人民情感与社会理想,他的创作道路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实践的真实写照。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着眼未来的重要维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工作传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行动指南,积淀着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固本开新的不懈追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吕其明近年的创作活动,恰恰体现和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守正创新的价值理念。为纪念《红旗颂》首演60周年,吕其明先生将该作品改编为多版本形式,如青少年交响版、合唱版与军乐朗诵版等,使这部作品在当代社会语境下获得新的传播效能。其艺术路径可概括为“传统题材-现代编制-当代表达”,具体体现“提升传播力、增强感染力、扩大覆盖面”的创作方向。

从“中华文脉的现代表达”,到“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支撑”,再到“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全球塑造”,文艺工作被赋予了超越创作本身的战略角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文艺只有根植于人民、扎根于时代才有未来。新时代文艺正被赋予崭新的时代使命,也迎来制度保障和思想引领的双重支撑。60年前,《红旗颂》以交响体裁奏响理想信念的力量;60年后,它以新的编制和精神面貌再次激荡人心,见证了一名作曲家对人民的深情,也见证了中国文艺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的精神轨迹。在高扬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红旗颂》未曾停歇,它与无数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一起,正在奏响属于中国的文化强音。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相关文章
  • 中阿(塞拜疆)互免签证协定今起生效!中国“免签朋友圈”+1根据协定,持有效的中国普通护照和阿塞拜疆普通护照人员,在缔约另一方入境、出境或者过境,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免办签证。我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外国游客也能“随时出发,丝滑入境”政策红利双向释放开放“浓度
  • 网文作家年轻化,有更多95后年轻创作者跻身顶尖作家序列。今天,阅文集团发布2025年度“白金大神”作家名单,榴弹怕水、王梓钧、阎ZK、油爆香菇、最白的乌鸦5名作者获“白金作家”称号,城城与蝉、董无渊、非10、孤独麦客、古羲、误道者6名作者获“大神作家”称号。“白金作家”和“大神作家”是起点中文网分别
  • 7月3日,游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店挑选文创产品。大雁塔脚下的大相文博潮物坊内,可以看到“烤馍”“剁肉”“浇汁”等西安文创产品“绒馍馍”的制作过程。这款文创产品因毛绒质感、肉夹馍外形风靡网络。“绒馍馍”的走红是陕西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品广受喜爱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陕西已有文创企业5800余家,
  • 据“北京丰台”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11日,区委书记王少峰带队赴河北雄安新区学习交流,共商协同发展。区领导首先来到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公司发展有关情况与典型应用场景有关情况。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牟相军对王少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上述消息显示,牟相军已任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 近日,习近平主席向参加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访华的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蒙哥马利郡教育局体育部主任杰弗里·沙利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教职工、家长和学生运动员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激动不已。我们将永远感激这次通过体育建立友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