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提速 低空经济“飞”出消费新天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1:28:00    

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以下简称“OC”)正式落地、首款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开始批量交付、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启动……近期,低空经济不断传来新动向,越来越多的产品加快融入城市与民生场景。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低空经济加速走向规模化商用,相关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积极开拓消费空间。

市场驱动低空经济“高飞”

中国民航局近期向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翼航空”)、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颁发了首批OC证书。

据了解,持有OC的企业可以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业界认为,这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开启了商业化大门。

我国首款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也正式批量交付。近日,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重力飞机工业”)首批锐翔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交付给江苏苏州和安徽宿州的两家通航公司。

据零重力飞机工业相关人员介绍,RX1E-A主要应用于初级飞行培训、娱乐飞行、体验带飞等场景,是当前国内唯一已取得适航证、可开展商业化运营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且是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

国空科技(中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中国低空经济的突破性进展释放出多重信号:首批OC证书的落地,形成了可复制的标准与模板,标志着监管框架开始成型;技术上取得的实质性突破,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航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应用场景从货运向载人领域扩展,表明消费级市场开始激活;产业链协同效应开始显现,飞行器制造、低空基建、运营保障等环节已形成联动。

“这些动向表明低空经济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技术的标准化、场景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整合,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朱克力说。

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打造“低空消费”新增长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将“低空消费”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提出要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

记者了解到,在政策引导下,多家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多场景的低空飞行器产品矩阵,积极开拓相关消费场景。

例如,合翼航空运营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已开始面向C端用户提供低空观光旅游、城市空中通勤等服务;浙江绍兴黄酒小镇结合“飞行营地+文旅”打造沉浸式旅游,通过差异化体验激活了文旅消费潜力;顺丰ES1000无人机将云南松茸运输时效从48小时缩短至8小时,间接刺激高频消费需求……

合翼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未来,公司将会针对空中交通接驳、低空文旅观光、空中物流配送、智慧城市管理、高空消防应急、空中医疗救援、无人机行业应用、UAM智慧起降场建设等多个场景,提供运营服务。

零重力飞机工业联合创始人、COO石红说,截至2025年3月,RX1E系列已取得意向订单超千架,其中包括近60架确定订单。同时,公司的ZG-ONE“鹊飞”也已收获千余架意向订单。

“低空经济通过‘场景创新+效率革命+产业延伸’三重路径,不仅能直接创造消费增量,更能通过技术外溢效应重塑传统消费模式。”朱克力说。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表示:“未来3至5年,低空经济发展路径可能会出现新能源汽车那样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投资、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引擎。”

规模化商用还需突破瓶颈

有专家指出,当前低空经济正处于从“试验验证”到“规模化商用”的临界点,机遇与挑战并存。相关产品的规模化商用,对场景的丰富程度、市场规模、政策体系完善程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配套、商业模式可持续等方面的瓶颈也需要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eVTOL已实现载人运营,但技术壁垒还需攻克;低空基建仍显滞后,全国通用机场只有近480个,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市场化程度不足,运营服务以传统培训为主,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消费潜力尚未充分激发。

如何突破临界点?朱克力建议,加强国产动力系统研发,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扩围,探索“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的混合投资模式。只有实现技术迭代、基建完善与商业闭环三者协同,才能跨越临界点。

“低空经济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进一步完善适航审定与标准、通航机场、低空物联网络等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并加强跨区域产业链协同,大力拓展C端场景。”胡麒牧说。

面对场景多元化趋势,以及市场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合翼航空总经理李晓娜建议,通过推动政策创新和加强基建投入、技术赋能、安全保障、产业协同等多个方面,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场景落地提供系统性支撑。(记者 邓林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今年年初,黔南州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公司黔南分公司(以下简称“黔南移动”)联合推出“黔南政务·移动办”增值服务,“黔南政务·移动办”项目正式揭牌。该营业厅成为贵州首批“帮办”“代办”创新服务平台,获授人社、医保、交通、公积金等27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前,黔南州各县(市)移动自办营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4月23日,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在瓷器展区洽谈。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第137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展区内,参展商正在演示机器人,吸引众多采购商前来参观。黄泰茗摄(人民图片)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东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行。被誉为“
  • 从昔日的“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曾经的温饱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是亿万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绘就的壮丽篇章。在这条波澜壮阔的征程中,劳动创造始终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的强大引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回望历史,新中国的“创业
  • 文|脑极体现在工厂里的机器人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牌。有的来自德国,有的来自日本,还有的来自美国。它们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就像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彼此听不懂对方的指令。如果要执行同一场景的任务,通常需要一定的调试成本,且协同效率也不够高。而开源鸿蒙为机器人操作系统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性。2025年
  • 中新经纬4月29日电 (龚宸芫)“当前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区域汽车后市场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相关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后市场企业将迎来品牌出海的黄金窗口期。”在28日举行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品牌出海”新闻发布会暨车界春晚启动大会及高峰论坛发布会上,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副总经理李琳琳表示。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