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有趣,这群师生刷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11:33:0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通讯员 付娜娜 实习生 万芷阁

夜幕降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剧场内,灯光渐起,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在这里展开。舞台中央,身着粗布长衫的学生演员,眼神坚毅、语气激昂,他饰演的李大钊正站在百年前的讲台,向台下“穿越”而来的老师和同学们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这一幕,仿佛将台下师生瞬间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今天演绎的这个片段,选取了李大钊先生在大学讲台上授课的场景。我们反复研究史料,力求还原当时的服装样式、道具细节。”台下,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彭佳荣和该校财经系指导教师们的目光都紧紧锁定舞台。对他们来说,这次“破壁”始于一种焦虑。“只讲课本上的理论,同学们感觉遥远。”彭佳荣说。

如何让书本上历史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更加可感受、可触摸,甚至可参与?一个灵感在彭佳荣的脑海中闪过:何不用舞台剧来演绎红色历史?学生们有活力,有表达欲,排练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学习和碰撞。

想法很美好,实践却步步维艰。“最初《青春之我》剧本就是照搬课本上关于李大钊的片段,干巴巴的,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彭佳荣翻着学生写的第一版剧本直摇头。为此,她和几个学生一起“泡”在图书馆,翻阅大量史料,查找李大钊的生活细节,最终找到了可以让年轻人共鸣的精神特质。

让毫无表演经验的学生演绎先烈,情感怎么表达?“学生排练时总笑场”,彭佳荣就请校内通识课老师指导台词,组织观看优秀影视片段。“最重要的是理解人物的精神内核。”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杨璇在反复揣摩中,发现李大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信念,和自己当年高考前的心路历程有共通之处。“都是咬牙坚持,为了认定的目标而奋斗。”

努力最终结出了硕果。《青春之我》在校内演完后,同学们都很感动。“当李大钊说出‘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时,我觉得那不仅是对国家,也是对我的叮嘱——必须把知识技能练扎实,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里持续发光发热。”杨璇说。

更让彭佳荣惊喜的是,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排练中飞速提升。“看到学生们为了演好角色自发去研究历史、讨论剧本;看到同学们演完后,对自己的专业更认真负责了,我知道这‘戏’,做对了。抽象的理论,在戏剧冲突和情感共鸣中,沉淀为青年学子对责任、担当和信仰的具象理解。”彭佳荣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思政课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

与彭佳荣的舞台剧探索不同,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娜娜的“破壁”利器是新技术与最朴实的泥土。王娜娜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可以熟练使用各种科技产品,但对理论的理解有时却浮于表面。“比如,VR很炫酷,但看个热闹就过去了。”王娜娜很清楚,技术只是桥梁,核心是内容和目的。她的焦虑点是:如何避免“科技秀”,实现“深度学”?

于是,王娜娜开始研究革命先驱生活过的居所、烈士英勇就义的遗址……她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场景进行数字化还原,并设计融入教学课件中。然而,在调试阶段,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我头晕!视角转得太快了!”“这个革命故居的模型细节有些空泛,缺乏真实生活的氛围感。”王娜娜便立刻与技术团队反复调试设备参数,优化场景间的过渡方式。同时,她带着同学们搜集更丰富的历史照片、档案记录和相关的回忆文字,尽最大可能再现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细节与激荡的精神气象。“技术的呈现必须服务于教育目标。每一个场景都预设了引导学生们思考的问题:在这平凡的角落里,那些青年革命者奋笔疾书时,胸中激荡着怎样的理想?面对牺牲的终极考验,支撑其慷慨就义的强大信念又是什么?”王娜娜说,“目前,我们在学校里打造了一个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并借助红色场馆资源,构建了20余个‘云上红色地图’,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云游’红色地标。”

此外,王娜娜还组织学生一起去调研,收集素材。大家带上云台、录音笔,去实地采集一手素材,回来制作成视频课再分享给所有班级。这让学生变成了思政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以前觉得红色教育基地的报告很枯燥,自己拍了才知道,国家的发展变化背后有那么多人的奋斗故事。”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李佳说。

线上突破之后,王娜娜又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田间地头。王娜娜带着学生们在河北省遵化市沙石峪村聆听“万里千担一亩田”的当代愚公精神时,学生们丈量脚下的青石板。“VR让我们‘看见’红色遗址,而这里让我们实地‘触摸’到了。”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王可说。

“田间的困惑是真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技术带大家‘临其境’,泥土让大家‘知其味’,思政课的学习则指导大家‘解其惑’。”王娜娜说。

“其实,一堂堂不断创新的思政课,最终抵达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那片最坚实、最滋养的沃土——让他们真正读懂信仰的力量,明确奋斗的方向,并将这份力量与方向,融入自己脚下的职业之路与人生征途。”王娜娜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暑假伊始,14岁的小雨在QQ上收到陌生人信息:“急招线上客服助理,发一条短信1元,日结150元!”他心动之下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号群发了几十条“快递到件,请回电……”的短信,直到不安感涌上心头才停止操作。同一时间,15岁的小张在游戏群看到“打1小时电话赚120元”的广告,借来同学电话卡后,却沦为电
  • 7月13日,贵州师范大学“香樟青年·追寻红色足迹”研学观察实践队的20多名同学从一堂有趣有料的思政课开启了为期5天的黔东南黎平研学之旅。在黎平会址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正在给同学们讲课。张浩 摄在黎平会址纪念馆,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为同学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一课。他以“读史使人明智”为引,
  •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3名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怒斥其“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其是“教育的失败”,“将以失望解散”该清北团队合作微信群。7月7日夜里,该校发布情况说明。声明称,高考成绩公布后,漆某芳老师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建议填报“清北”相关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通讯员 付娜娜 实习生 万芷阁夜幕降临,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剧场内,灯光渐起,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在这里展开。舞台中央,身着粗布长衫的学生演员,眼神坚毅、语气激昂,他饰演的李大钊正站在百年前的讲台,向台下“穿越”而来的老师和同学们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这一幕,
  • 在党的104周年华诞来临之际,一场镌刻着红色印记与职教温度的精神盛宴,正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溧水校区精彩上演。6月27日下午,由该校组织人事部、宣传部、群团工作部携手打造的“迎七一・师生同上一堂信仰公开课”,以创新的形式、真挚的情感,带领全体师生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当代青年“强国复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