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9:34:00    

新华社

浩瀚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这样一颗有生命的星球?抱着这样的疑问,人类从未停止过寻找地外生命的步伐。

最近,科学家有了一项重要发现。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领衔的中德联合研究团队,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找到了一颗质量为地球的十倍、可能有类地生命的“超级地球”。

这是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发现这类行星,相关成果于6月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论文第二作者顾盛宏介绍,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围绕着一颗名为开普勒-725的恒星运行,该恒星距离太阳系约2472光年,比太阳“年轻”很多,只有16亿岁,表面活动更为剧烈。

“‘超级地球’在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带里,也就是说它有可能存在类似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顾盛宏介绍,“它离我们有将近1.6亿个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这么远。”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5912颗太阳系外行星,但适合类地生命生存的行星数量少之又少。通常,科学家主要使用凌星法和视向速度法来发现系外行星,但是,对于像地球这样体积小、轨道远离宿主恒星的行星,由于观测精度不够,用这两种方法很难发现类似于地球的行星。

“起初,这颗行星并没有被发现,而是‘藏’了起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论文第一作者孙磊磊介绍。该研究团队利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反演技术,通过观察开普勒-725行星系统中另一颗凌星行星穿过宿主恒星表面的时间对其公转轨道周期的微小偏离,成功地推断出这颗“超级地球”的存在。

顾盛宏还表示,已发现的宜居带行星是否真的具备类地生命存在的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真的能够找到一颗类似地球的‘蓝色星球’。那时,将能够回答‘在浩瀚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这样一颗有生命的星球’这一千古难题。”顾盛宏说。

作者 王贤思 孙敏

原稿点击:科学家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发现“超级地球”-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近日上海一名男子前往一家海底捞就餐时称在火锅里发现了一只死蟑螂要求店方10倍赔偿店方查看后发现男子就餐时明显有向盘子里投放东西的动作但男子拒不承认并为了索赔自己报警事件回顾5月25日21时许,普陀公安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接到男子宋某报警,称其在辖区某餐饮店内就餐时吃出异物,与店家发生消费纠纷。民警迅速赶
  • 最近,《简牍探中华》首次公开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一块2000多年前的瓜皮,这是我国截至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瓜皮实物,它的形状和细长形的瓜子依然清晰可见!此外,悬泉汉简中也有种瓜、献瓜的记录。责任编辑:汤嘉铭
  • 征集作品展示“发现惠州之美好”全民征集活动自3月26日开展以来2个月的时间里小程序后台收到了800多件投稿作品第一轮评选正在进行火热中今天我们挑选了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非入选作品,故不涉及稿费发放事宜。>本次征集活动持续至2026年3月欢迎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奖金丰厚,等你来拿VVNO.1惠州市
  • 日前,第七届中国-新西兰科技合作联委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与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科研体系首席顾问普鲁·威廉姆斯(Prue Williams)作为本届联委会双方主席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技部和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新华社浩瀚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这样一颗有生命的星球?抱着这样的疑问,人类从未停止过寻找地外生命的步伐。最近,科学家有了一项重要发现。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领衔的中德联合研究团队,在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周围,找到了一颗质量为地球的十倍、可能有类地生命的“超级地球”。这是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凌星中间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