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精细管理 昌马灌区走出高效节水发展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0:02:00    

原标题:创新驱动+精细管理 昌马灌区走出高效节水发展之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通讯员 张建新

通过农田微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视频监控等监测感知设备把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字孪生平台,平台依据预设的模型和算法,自动分析计算出农作物需水量并生成灌溉方案,实现田间用水精准化;灌溉过程中平台实时监测田间灌溉系统反馈的数据,动态调整灌水时间,直至土壤湿度达到预设上限值,实现灌溉过程可视化,灌溉管理精准度不断提高,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借助疏勒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契机,省疏勒河中心昌马灌区南干所打造了500亩数字孪生灌区核心区,发挥数字孪生平台的“智慧大脑”优势,科学调配水资源,农田灌溉实现精准管理,为节水型灌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昌马灌区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将节水理念贯穿于灌区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创新驱动与精细管理,全力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走出了一条高效节水的特色发展之路。

以建设节水型灌区为目标,昌马灌区秉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的原则,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核心任务,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动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以节水灌溉三年行动为契机,科学规划农业灌溉用水,实现了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的显著下降。目前,已初步构建起节水工程设施完备、节水技术广泛应用、节水管理机制高效运行、用水户节水意识普遍提高的农业灌溉节水体系。

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方面,昌马灌区积极探索技术创新,通过开展试验田灌溉指标实测、分时到协会(户)、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实测等工作,为用水户提供科学的灌溉数据依据。配合地方政府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现场示范。同时,推广应用土地平整、耙耱碾压、小畦灌、膜上灌、薄浇浅灌等常规节水措施,引导用水户优化灌溉方式,逐步采用高效节水技术,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为提高群众参与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昌马灌区通过举办节水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向灌区群众普及节水灌溉知识,增强群众对水资源宝贵性的认识。大力宣传节水奖励机制,对节水成效显著的农户和用水团体给予奖励,灌区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节水灌溉已成为昌马灌区农业生产的新常态。

相关文章
  • 今年年初,黔南州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公司黔南分公司(以下简称“黔南移动”)联合推出“黔南政务·移动办”增值服务,“黔南政务·移动办”项目正式揭牌。该营业厅成为贵州首批“帮办”“代办”创新服务平台,获授人社、医保、交通、公积金等27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前,黔南州各县(市)移动自办营
  •   近日,奥运冠军全红婵家人声音被AI合成冒用带货,引发广泛关注。多个账号在社交平台使用AI合成的全红婵爸爸、哥哥声音,用几乎完全相同的文案介绍家里要盖新房,并在视频中携带有骆驼奶粉、土鸡蛋、洗衣液等多种商品链接,由于声音、画面结合得惟妙惟肖,难辨真假,不少消费者已经在视频链接中下单。而全红婵家是否
  • 近日,中山大学与珠海经开区企业珠海中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中冠”)就“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合成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山大学向珠海中冠许可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二元醇合成的相关专利技术,双方共同对后续规模化产业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预期在珠海中冠建成产量达30万吨/年规模
  • 记者今天(4月29日)从深空探测实验室获悉,“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进行的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白天试验时有效回波信号△夜间试验时有效回波信号地月空间卫星进行激光测距相当于万米
  • 文|脑极体现在工厂里的机器人往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牌。有的来自德国,有的来自日本,还有的来自美国。它们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就像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彼此听不懂对方的指令。如果要执行同一场景的任务,通常需要一定的调试成本,且协同效率也不够高。而开源鸿蒙为机器人操作系统带来了另一种可能性。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