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专利博弈后,长江存储再起诉美光散布诽谤信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0 19:07:00    

当地时间6月6日,国产存储芯片“龙头”长江存储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起诉芯片巨头美光和一家名叫DCI的公关传播公司,指控二者合谋散布关于长江存储闪存芯片威胁数据安全的虚假言论。

长江存储提交的起诉状截图。

长江存储在诉状中指出,自2020年9月起,DCI在其运营的“China Tech Threat”网站上散布“不实信息”。例如,长江存储旗下的闪存芯片会被嵌入设备,用于监视数百万美国消费者,导致数据外泄,危害用户隐私与国家安全。

长江存储对此辩驳称,存储芯片不具备任何远程控制或无线通信所需的基本组件,如天线、调制解调器、射频处理器等;长江存储也完全无法将这些组件秘密植入芯片而不被设备制造商发现。美光和DCI基于其丰富经验,理应知道这些陈述是虚假的。长江存储据此认定二者对其传播的虚假信息构成明知或应知。

诉状援引了《彭博商业周刊》一篇调查报道来佐证DCI背后有美光资助。长江存储指控称,美光和DCI联合策划实施了一场“伪草根”虚假宣传运动——隐瞒背后资助的企业客户身份,将言论包装为公众自发的舆论,试图损害长江存储的声誉和商业利益,以维护美光的市场份额。

长江存储提到,这些虚假信息导致公司失去了大量商业机会,并中断了与主要客户及技术合作伙伴的在谈合作。例如,一家领先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原本计划将其40%的NAND闪存芯片需求交由长江存储供应,但这一合作项目因被告散布的不实信息而流产,直接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此外,销售下滑、市场机会流失以及为挽回声誉而采取的补救措施所产生的额外成本,还迫使长江存储在2023年初进行约10%的裁员。

根据这些指控,长江存储诉请法院制止被告继续散布诽谤信息,并要求被告赔偿所造成的损失。

南都记者就此诉讼向美光方面寻求回应,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此前2024年6月,长江存储曾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提起过一起商业诽谤诉讼。该案中,长江存储指控受美光资助的丹麦咨询公司Strand Consult及其副总裁罗丝琳·雷顿(Roslyn Layton)发布多篇虚假报道,破坏长江存储的市场声誉和商业关系。

商业诽谤案之外,长江存储和美光业已卷入持续多年的“专利战”。

2023年11月,长江存储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起诉美光,指控其侵犯8项与3D NAND Flash相关的美国专利。2024年7月,长江存储在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再次起诉美光专利侵权,在控告中新增11项专利,相关专利涵盖美光旗下多种存储芯片产品。

上述专利诉讼尚处于证据开示阶段的纷争。今年2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维持了地方法院要求美光向长江存储提供73页纸质版技术文件的裁决,这些纸质文件包含美光3D NAND产品制造工艺和产品元件排列相关的敏感源代码。5月23日,美光进一步向美国最高法院寻求强制令,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希望推翻此前法院的裁决。

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美光在全球NAND Flash闪存芯片市场的份额为13.8%,位居第四位,前三由三星、SK海力士和铠侠把持。这四家公司合计占据全球约84%闪存芯片市场份额。长江存储作为成立于2016年的闪存市场“后来者”,目前暂未真正撼动该领域的市场格局。

采写:南都记者 杨柳

相关文章
  •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为何把脑类器官芯片“送上天”(趣科普)网友:7月16日,我读到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运送太空“快递”的报道,其中包含脑类器官芯片。我很好奇,什么是脑类器官芯片?它能发挥哪些作用?它与脑机接口有何不同?7月15日,一款脑类器官芯片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进入太空,这是国际上首次将脑类器官
  • 法国总统马克龙做出一个有分量的举动。他2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法国将于今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该决定将使法国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可能引起其他国家效仿。此举受到巴勒斯坦方面的欢迎,但也激怒了以色列和美国。大胆的外交行动本轮巴以冲突2023年10月爆发后,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2日宣布对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示威活动的学生进行处分。新华社报道称,根据哥伦比亚大学22日发布的声明,校方21日就2025年5月巴特勒图书馆干扰事件和2024年春季校友周末活动期间的扎营事件作出裁决并发布处分决定。校方表示不会对外公布受到处分学生的个人信息,处分包括留校察看、1至3年不
  • 当地时间7月23日,总台记者获悉,日本首相石破茂称,将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石破茂向周围人士透露,自民党将于8月汇总参议院选举情况相关报告,他本人计划在8月结束前宣布辞职,已基本确定该意向。石破茂将于23日与自民党最高顾问麻生太郎、前首相菅义伟以及前首相岸田文雄会面,预计将商讨其去留问题。日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职业背债”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