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95岁坦克炮长李京方:从北打到南,再跨鸭绿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03:01:00    

■时光守护者·致敬永不褪色的荣光

在临沂客户端讯 李京方,1929年出生在费县,1945年1月投身革命,不到16岁便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1947年1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地奔赴一个个枪林弹雨的前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亲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从东北黑土地到异国他乡,他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的钢铁洪流。

孤儿的求生路与军旅的新开端

1945年至1955年,李京方从抗日战争的勤务员到抗美援朝的坦克炮长,用十年军旅生涯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坐在窗前,95岁的李京方老人摩挲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想起当初参军的初心,他质朴地回答:“爹娘都不在了,就剩我自己,那时候只想有口饭吃,能活下来就行。”

李京方坦言,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存成了最大的奢望。为求一线生机,他随家人背井离乡,踏上前往东北的逃难之路。路途遥远,天寒地冻,起初一家五口相依为命,最终却只剩他一人活了下来。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一位郑姓老人出现之后。这位善良的老人带着他捡野菜、采蘑菇,教会他如何生存。一次遭遇土匪后,老人看着这个无依无靠的少年,建议道:“你去当兵吧。”1945年1月,这个曾不知明日粮在何方的少年,毅然走进军营。自此,一个孤儿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交织。十年从军,他三立三等功,用热血书写了青春的荣光。

烽火岁月的淬炼与成长

革命战士的童年无不浸染着家国热血。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值战略反攻阶段。“那时打的多是日本散兵。”尽管日军势力已不如前,但对刚入伍的15岁少年李京方而言,战场从不因年龄而宽容,每个人都得直面死亡。

“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用处。我刚进部队,就被安排做勤务员,衣食住行,后勤保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李京方回忆道。像他这样的小战士,除非战事紧急,一般不会直接参战。很多人甚至来不及接受训练,只能在枪林弹雨中跟着老兵,一步步学习生存。

“上战场嫌我小,老兵都护着我。”当年在炮火中掩护他的战友容貌已渐渐模糊,但他们传授的作战技巧却如烙印般清晰。“刚上战场,连怎么卧倒都不懂。老兵就教我们如何趴倒、怎样弓腰、怎么侧身。”李京方侧着身子,昨日战场上的叮嘱仿佛就在眼前。

“行军跑步的时候,整个队伍都是斜着身子跑——正面迎风阻力大,侧身能省力。”抗战期间虽装备简陋,但正是战友之间相互照应的温情与战场上积累的细致智慧,汇聚成民族胜利的曙光。

抗日战争末期,李京方手中的武器甚至只是一把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刺刀。即便如此,年仅15岁的他也从未畏惧:“真打起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怕了,你一刀我一枪。但战争结束清点人数的时候最难受……”清点人数,意味着清点生死。李京方说,那种与战友生离死别的时刻,比枪林弹雨更令人窒息。

抗战胜利后,他和部队来不及庆祝,又投身解放战争。锦州、葫芦岛、宜昌……李京方细数着曾经作战的地方,“记不清打了多少仗了,只记得天天打,最多一天打过五仗。”1946年,第二次四平保卫战中,一颗子弹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在他头顶永久留下了一道凹陷的伤疤。他的肩膀上还有另一处枪伤:“这是在黑龙江尚志县(今尚志市)作战时被敌人机枪扫中的,幸好只是打中了肩膀,让我捡回一条命,还能继续战斗。”

从坦克炮长到和平的守望者

当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京方随部队入朝作战。在这里,他经历了军旅生涯中最特殊的阶段——成为战车独立第三团的一名坦克炮长。

“最小的坦克25吨,最大的50吨。坦克开满250个小时就得退役了。”与钢铁巨兽并肩作战的记忆,至今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恶劣环境也令他永生难忘:“最外面的棉花不够保暖,里面就一件衬衣。有的同志有大衣,有的没有。打仗时还能活动热身,不打仗时趴在地上,真的能冻死人……”

说到牺牲的战友,95岁的老人眼眶湿润。“有时还会梦见他们,我告诉他们,国家没有忘记咱……”1955年1月,李京方复员回乡,十年烽火岁月,三次三等功,是他一生的骄傲。

如今,他胸前佩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如同一条无声的纽带,连接着历史的沧桑与当下的和平。他紧握记者的手,掌心粗糙如锉,一字一句嘱托道:“你们要好好建设国家。今天的和平,是战士们用命拼来的——过去是我们,现在靠你们……”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姣姣 褚菲菲

编辑:江岩

相关文章
  • ■时光守护者·致敬永不褪色的荣光在临沂客户端讯 李京方,1929年出生在费县,1945年1月投身革命,不到16岁便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1947年1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地奔赴一个个枪林弹雨的前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亲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从东北黑土地到异国他乡,他
  • 来源:【湖南日报】8月26日,由长沙市档案局、档案馆主办的“烽火长沙 丰碑永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开展仪式暨《抗日战争档案汇编》新书发布会在长沙市档案馆举行。展览精选300余件珍贵档案,其中多数为首次集中公开展示,系统呈现了抗战名城长沙的英雄史诗。图为学生在
  • 今天(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受阅武器装备有什么特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阅兵所有的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主要有以下特点——·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比如新型坦克、舰载机
  • 7月26日晚,“村超”感恩晚会的璀璨舞台上,正播放《铭记抗洪》视频,惊心动魄的抗洪画面闪现:数千武警战士向洪水逆行而去,战士们在湍急洪流中搏命泅渡、在暴雨中搭人梯救下被困群众、在危楼中稳稳托起刚出生的婴儿……台下观众泪如泉水奔涌。6月24日洪峰肆虐,搏命泅渡600米、回县人武部取出冲锋舟加入紧急救援
  • 正阳县汝南埠镇张夹村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以剧情传递文明新风小屏幕撬动大治理 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记者李玉荣“调解家务不轻松,大事小事有人管,敢想敢干就敢说,上有天下有地,做人一定要有良心。”这条直击人心的评论,来自正阳县汝南埠镇张夹村抖音账号“村官喜庆”发布的第一条短视频《赡养老人篇》。自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