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证明是逃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8:26:55    

要证明交通肇事逃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客观行为

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履行法律义务,如保护现场、救治受伤人员和报警处理,而是选择逃离现场。

未履行法定义务: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未听候处理、未留下真实信息、未报案即离开现场,或者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留下虚假信息后离开。

主观目的

逃避法律追究:行为人逃离事故现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刑事、民事或行政法律责任。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应当知道或知道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离现场。

证据支持

监控录像:通过调取事故现场的监控录像,可以找到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进而确定肇事者。

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包括肇事车辆的行为和事故现场的情况。

目击证人:目击证人的证言可以证实事故发生的经过和肇事者的行为。

其他证据:如事故现场的其他痕迹、物证等,也可以作为证明肇事逃逸的证据。

法律依据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和《刑事审判参考》,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需要满足主观上逃避法律追究,客观上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

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结合证据和法律规定,才能准确认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果行为人能够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可能会被认定为自首,从而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相关文章
  • 5名“驴友”相约登山、露营,下山后却受到了5000元的顶格罚款,怎么回事?林业局: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罚!2023年7月,阳某、伍某、陈某、温某、罗某等驴友,被网络上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光视频吸引,遂相约前往徒步、露营。7月26日晚,阳某等人开始登山,并在山中徒步、露营、生火做饭。7月
  • 近日,因工伤致残的农民工杨某在天涯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终于拿到了被拖欠16个月的16万余元赔偿金。这起缺乏关键证据的维权案件,通过法律援助实现了“零证据”胜诉的突破。2023年,杨某在天涯区某工地干活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工伤鉴定为十级伤残,由于涉事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且拒绝赔偿,甚至在
  • 北京一女子和母亲遭遇丈夫家暴,还手后被处以行政拘留3日的行政处罚。经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结合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精神,综合案件起因、双方过错、女子实施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认为她的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情节特别轻微的情形,依法不应予以处罚。这一案例入选司法部日前发布的第七批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 当前,图片侵权已成为典型的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且该类型纠纷逐年攀升。一些“权利人”仅凭作品登记证书及转让合同提起维权诉讼,而“相对方”由于难以提供给相反证据陷入举证困境,判赔案件屡见不鲜。作品登记证书俨然已经成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领域的金牌令箭,但是作品登记证书等于确权么?下面,通过
  • 本报记者 王 洲前不久,驾驶员常某来到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执法站“领罚”。此前,常某为躲避尾号限行,用数字“6”的号牌贴遮挡尾号“8”,被清河大队民警拦停。常某原以为自己只是遮挡号牌,“最多罚款200元、驾驶证记9分”。当得知自己的行为不是遮挡号牌而是变造号牌,将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